时间管理不佳是我们的短板,不得不承认
我认为中国人的‘时间商’是有限的,该休息的时候不去休息,该紧张的时候偏不紧张;需要提高效率快速表达一个意思时,中国人非要拐弯抹角挤出来;需要花时间深耕主业时,中国人非要琢磨那些细枝末节
手机出现后,在火车上搭讪聊天的人变少了。李子勋有时会问自己:“把自己搞成忙人样子,不就是现在所有人的状态吗?”他开始思考这种生活方式是否真正符合现代生活哲学。安排时间是好事,但是刻意排满日程真的就是享受生活吗?瞎忙真的就意味着活得精致、洒脱和成功吗?最终,他得出了结论:“中国人对时间管理有限。我们直面时间时展现出的态度暴露了这个社会隐藏至深的问题。”
城市夜市总是充满活力,但对于时间管理来说却是一个硬伤。曾经有一个心理问题患者找到李子勋寻求帮助:“李老师,我常年出差在外,过年回家女儿都不认得我了。”这个案例让李子勋认识到,在工作上投入太多时间会导致其他方面被忽视。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也提到了类似问题。李子勋赞同罗振宇关于“做时间的朋友”的观点,并进一步细化我们每天与时间打交道时应该如何处理。“你每天和儿子待在一起,但你们之间除了叫起床和喊吃饭没有其他交流;你每天伏案温习功课;你每天回家照看老人。”对于这些行为,李子勋指出:虽然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但你是否真正利用好了有效时间呢?
中国父母即便整天陪伴孩子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与孩子交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在春节返乡时也能看到很多群体对有效时间轻视和漠然。“春节返乡回家,无数人美其名曰陪老人,但实际上心却飞到其他地方去了。”这种对有效时间轻视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中国学生在遭遇时间分配困境时表现出无能、无助和无奈。“总体来说,在18岁前我们学生备战高考压倒一切;18岁后才开始尝试解放自己。”中国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规范和分配给老师和家长,并且缺乏对有效时间利用率的意识。
中国社会强调精英文化却拒绝缓慢、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开会畅所欲言以及追求生活情趣都被视为常态。
最后,“急之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你会发现你对待时间方式和方向决定了个人发展空间。”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立即登录
热门工具

135编辑器
领先的在线图文编辑平台原创样式素材,一键套用

笔格设计
受欢迎的在线作图网站,新媒体配图、手机海报应有尽有

笔格PPT
输入主题,AI一键生成PPT;上传本地文件秒变PPT

管小助
企业营销、私域流量运营——站式营销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