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个月,涨粉44万,我只做对这件事
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搜索,相信你遇到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多人在你之前遇到过,很多东西都有现成的答案。
今年七月底我拎着一支行李箱,孤身一人来到上海。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实习工作的经验,因为不想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在找工作的路上处处碰壁,面试的几家公司都很委婉的说我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
后来通过面试进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作为一名新人,我是惶恐的,因为我对这个行业了解的不多,而且对我从事的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很多知识也是通过自己看书和听课得来的,没有进行实际操作过,所以很多都是理论上的知识,而运营这个工作,更多的是依靠工作经验的积累。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会经常陷入一种状态,到公司打开电脑,就在找选题,不知道每天写什么,我就去翻一下别的公众号,看别人写的什么。我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中午吃了饭睡了午觉起来,就特别焦虑,匆匆找了个看起来还不错的选题,然后全网找素材、找图片,写一篇文章的思路就被弄得很混乱,往往都是赶在下班前的一段时间才做好。
因为我追求的是高效工作,精致生活,这和我的追求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就开始思考,怎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比如说,可不可以把一篇文章,分成几个步骤,分别是选题、素材、图片、写作、排版、预览发布、多平台同步。要知道单线程工作,比多线程同时进行,效率要高出很多。然后在工作中会在想怎么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被别的事情带偏节奏。
因为运营的工作很杂,文案撰写、活动策划、简单的图片设计、加深用户和产品间的联系,等等。然后我就开始寻找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将我的工作流程化,于是我按照自己的工作内容形成了一个框架,也就是标准化工作流程SOP。
刚开始只是负责了4个平台,现在负责了14个平台,还能在原来的工作时长上缩短工作时间。结果也是显著的,入职4个月,知乎机构号从170粉丝到现在的6500+,机构号等级一度到了V7,小红书的粉丝从1.2w到现在的45w,自己都觉得这是个奇迹。
这是我参加工作之初忘情投入工作,不计得失后取得的一点成绩。为什么说是不计得失呢,因为我那个时候的知识焦虑,让我不断得充电学习,有时候早上4点就起来,学习各种新媒体的课程,晚上到家9点了,还要再学2小时才睡觉。国庆期间哪也没去,就待在家里看书、看书、看书。期间就有同事打趣我说,入职3个月胖了6斤,没办法,压力胖啊~
刚刚开始工作,没有行业背景,没有工作经验,我拿什么和那些工作很多年的人拼呢?对于年轻人来讲,对工作抱有持续的热情,是在职场上比较大的优势,不过,也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优势转变成工作成果。
新媒体这个行业,聚集了很多特别拼的年轻人,工作上加班加点、熬夜赶稿、早起追热点、周末搞推送,业余时间每天保持阅读和学习,听线上分享、上线下课程、学大咖经验,如何在这么多厉害又上进的新媒体人中脱颖而出呢?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插坐学院副总裁粥左罗的故事。
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是从商场服装店的服务员转行到新媒体行业来的,在媒体领域的知识积累可谓一穷二白,但他的成长速度可能要超过 80% 的同行。
2015年8月入行,从后台都不懂的小白,到写出数百篇 10 万+、运营百万用户的大号,到成为插坐学院最受欢迎的新媒体讲师之一,再到为行业贡献一本实打实的干货教材,只用了不到 2 年时间。
在工作之初,他就清醒得意识到,他的首要工作,一定是先摸清这个行业,恶补行业知识,不然谈何做内容。于是,那时候他每天八成的精力都用在读创业邦杂志、36氪、虎嗅网,一篇挨着一篇看,不喜欢的也硬着头皮看,看到不懂的就去查资料。当时,每天就把自己泡在里面,吃饭的时候看文章,上厕所的时候看文章,回家路上看文章,经常坐过站。不混群、不混圈子、不拜大咖,就死磕自己。
当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写的第8篇文章,就写出了10 万+,半个月后写出了一篇200万+。为什么?因为他首先花了足够多的时间搞明白了这个行业,他知道他在为哪个群体、哪个行业提供内容。
讲他这个故事,是因为上周五公司领导,安排我转岗,从之前负责的健身业务,到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告诫自己,不要着急着做出什么成绩,先花时间搞明白新的领域,明白自己是在为哪个群体、哪个行业提供内容。有时候慢慢来,比较快。
入行4个月,对于新媒体运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给大家分享一些干货性的东西吧。
一、6个好习惯
01. 文章编辑规范
为自己设定一套标准SOP,并严格执行!!!包括内容编辑、排版编辑、预览审核、推送跟踪。
02. 坚持记录运营日志
方便横向对比和观察,包括当日重要的运营动作、数据变化、用户反馈、行业事件记录等。
还可以写自己的工作日志,每天在下班前问自己这5个问题:
①今天完成了哪些事情?
②今天学到了什么?
③今天得到了哪些教训?
④接下去有什么计划?
⑤其他需要记录的备忘。
坚持记录,你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途径,看到坚持的意义。
03. 学会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事实作为论据和决策的参考依据,比如增长了多少?转化了多少?有多少日活?明白要这个运营数据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04. 善于记录
好的创意就在灵光一闪中,要及时记录。比如对于热点,要随时关注,巧妙结合,激发用户兴趣和热情。更好地观察群体现象,思考人们的传播动机,提升对人性的洞察。
05. 不断学习
要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习惯。比如,可以向同事学习高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运营思维、灵活的沟通技巧。可以像公众号学习独特的文章立意、有趣的活动策划、超前的运营理念。总的来说就是多读书、多搜集案例、多参加活动、多与同事沟通。
06. 执行力
想到就去做,即使条件不成熟。比如干货文章收藏之后,要用笔记在本子上、经常翻看。听了那么多课程,要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去实践。
二、工具化思维
我是一个工具控,我会用工具去提升工作的效率,所以收罗了很多工具,我会用 Trello 做创作流;用 Notion 来列清单,列周排期;用石墨来进行文档的编辑、做日总结;用微小宝来进行多平台同步;用 excel 来做规划我的 SOP ;用潮汐 App 来作为番茄钟培养专注;以及用 Evertything 这个软件来实现日事清。
这里推荐这么多工具,并不是让大家全部用上,仅仅只作为推荐。任何工具的使用都需要付出学习成本的,比如,我学习 GTD 时间管理,看了10多本时间管理书籍,买了 omnifocus 的 app 及内购,学习了两个付费课程,我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是一个月,花费了一千多的经济成本。
所以比起具体工具的使用,我更提倡培养工具思维,什么是工具思维呢?就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去寻找工具来解决问题,比如,觉得自己工作很混乱,就找到Trello来将工作分解流程化;公众号后台手动上传图片很麻烦,用石墨文档而不是word,可以复制图片进编辑器。(我没有使用第三方编辑器,因为我在学习markdown语言,排版好一个格式可以用markdown here一键渲染)负责的平台多了,每个平台再点进去复制,重新排版格式,很浪费时间,用这个工具可以把文章一键上传到多个平台编辑器里。
总的来说,就是要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去寻求工具的帮助。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搜索,相信你遇到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多人在你之前遇到过,很多东西都有现成的答案。
三、第一性原理
上周二晚上去杭州听了混沌大学的年度大课,李善友教授又多次提到了第一性原理。
混沌大课现场
牛顿的第一性原理是机械论;达尔文的第一性原理是自然选择;巴菲特的第一性原理是价值投资;孙正义的第一性原理是时光机理论;马斯卡的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思维;李善友的第一性原理是非连续性;熊彼特的第一性原理是创新理论;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简洁。
当天现场来了两个嘉宾,分别是搜狗的CEO王小川和猎豹的CEO傅盛。包括李善友教授,他们三个人的分享,都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创业和商业发展。包括王小川的跨越复杂性的生命视角、傅盛的生物学思维模型、李善友的认知心理学。
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那么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确立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作为内容创作者,可以借鉴成甲老师的思维模型。
第一性原理:内容质量是第一流的(十倍好)。
权威的效应:这个领域最权威专家进行背书。
价值的锚定:顶级的时间、空间、品牌绑定。
————–end————–
以上,是我对自己工作的思考,以及从思维层面确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型。未来充满挑战,期待自己在新的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也期待在2018年,自己能够快速成长。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