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内容创作之路:从起点到征程

以公众号为例,你可以把每一篇文章都看做是一个小的产品,而公众号本身就是你要维护的整个产品线,你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产品线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也就是说,在开始动手写作之前,你首先需要确认的是你做公众号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timothy-barlin-GX4YM64o49U-unsplash.jpg


笔者的内容创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产品层面:


  • 在 2020 年以前,笔者主要以维护技术博客为主,截止目前在 CSDN 上的访问量已经突破 150 万;

  • 完成几轮从市场调研到批量化的硬件产品过程后,于 2020 下半年正式开始输出市场与产品的相关内容,2021 年也荣获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的年度作者。


曾经有很多朋友向我表达过这样的疑问,你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那么低,而且流量红利期的大潮已经过去,为什么还在坚持输出,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其实做内容与做产品类似,以公众号为例,你可以把每一篇文章都看做是一个小的产品,而公众号本身就是你要维护的整个产品线,你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产品线的使命、愿景和目标。


也就是说,在开始动手写作之前,你首先需要确认的是你做公众号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


以笔者自身为例,我个人有个学习习惯,接触任何新知识后,最终都会总结一下写出来,我觉得这样做才更完整、更有意义。


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查阅起来会很方便,拿我的技术博客为例,从工作到现在已经积累了400 多篇技术总结,已然成为了我的一个技术知识库,可以随查随用,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人答疑解惑。


这其实也是我坚持写作的最初缘由,也就是实现知识内化和辅助记忆目的,与其封闭式的总结,不如分享出来惠及大家,因为我始终相信,在职场和生活当中,总会有人面临与我同样的困惑或难题。


当然,做内容的话,这里面也会涉及目标读者的选择问题,有的话题天然关注的人就多,比如明星娱乐,而有的话题关注的人就很细分,比如笔者就代表了一个硬件专业类职场群体,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市场需求,虽然小众,但也可以做成精品。


回归正题,运营一个内容账号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找到文章创意


对于内容创作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选择你的内容主题或利基市场(目标读者群体)将决定你后续的所有工作,实际上,对于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主题,都有读者市场。


但是有些主题往往会表现得更好,你需要找到既吸引读者又吸引你的主题,你的兴趣与其他人兴趣的交集就是你的利基市场。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找到理想的内容市场,你就需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喜欢什么主题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你沉迷于什么?


这是你内容细分市场的基础,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主题,你就很难坚持下去。为了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才艺:你有天赋吗?例如,运动、游戏或乐器等;

  • 专业知识:你积累了哪些技能和知识?例如,写作、旅游、知心姐姐,甚至是汽车维修;

  • 职业:你当前的职业可能是一个很棒的主题,例如,如果你是一家初创公司的开发人员,则可以开始撰写有关开发或技术行业的内容;

  • 爱好和激情:你是否喜欢自驱学习一个主题?想一想你在空闲时间所做的事情,也许是在看书,或者正在写科幻小说,甚至是在打游戏。


写下你感兴趣的 10 – 15 个主题,它可以帮助你保持思路的集中。


#2 – 第二个问题是其他人对什么感兴趣?


你需要找出其他人感兴趣的内容,否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写的内容无法吸引很多读者。例如,你可能认为有关“狗的特点”的文章会非常有趣,但这会吸引很多人吗?相反,有关如何照顾和训练狗的内容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你需要发挥个人兴趣,并找到一种使之变得通用的方法,回想一下你最初是如何对该主题产生兴趣的,你是如何收集有关该主题的专业知识的?想一想起步时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惑,以及什么可以帮助你获得专业知识。


以下是一些效果很好的热门类别:


  • 个人财务;

  • 健康;

  • 网上业务;

  • 投资;

  • 生产率;

  • 房地产;

  • 求职面试;

  • 考试准备;

  • 自由职业等等。


使用百度指数等各类关键词工具可以查看人们搜索特定类别或细分市场的频率,它将显示人们感兴趣的程度。


先看看你的清单,它们中有属于这些类别的主题吗?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你的某一主题可能仍然会吸引读者,从你的列表中选择一个主题,使其更加具体,并将其细分。


内容发布节奏


写文章就像是一次长久的背包旅行,你需要确定他们可以维持几年一致的写作速度。以下是一些发布频率的经验:

  • 至少要找到一种每周发布一次的方法,每篇文章至少 2,000 字;

  • 认真的作者将每周发布 2-3 次;


笔者就曾做过发文频率的实验,在内容质量一致的情况下,3 天发一篇文章就明显比一周只更新一篇文章的后台数据表现好很多。


目前笔者运营公众号更多的是一种业余爱好,而高发文频率往往会牵涉太多精力,后来通过调整内容的质量和篇幅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折中。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在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专注于其他工作。一篇文章一般需要两天才能完成,第一天是研究和概述,以及尽可能多的写作;第二天完成文章的撰写,校对和发布。


完成文章后,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提升文章的传播度,例如,在文章中插入之前已发布内容的链接,首先,它可以鼓励读者进一步探索你的内容;其次,它对构建内容体系结构很有帮助。


你需要尝试查找与每篇新文章相关的发布过的内容,并创建一个指向它的链接,为什么这很重要呢,它可帮助你:

  • 改善你内容的结构;

  • 增强内部页面的整体性。


在内容结尾添加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提点一下读者,就可以开始对话。这不仅可以鼓励你的读者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且还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最后,你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内容质量,在这个知识泛滥的时代,你需要更有价值的文章才能脱颖而出。



目标读者


获得 1,000 名真正的粉丝后,才意味着你的内容账号可以实现一定的自运营能力。


当然这里的粉丝指的是可以购买你任何产品的忠实拥簇者,如果你是歌手,这些粉丝会开车 200 公里看你唱歌,他们会购买你的精装本,平装本和听觉版本等等。


如果你每年的生活开销是 100000 元的话,有大约 1000 个这样的超级粉丝,你就可以谋生。


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你每年必须输出足够的创意,才能从超级粉丝那里平均赚取 100 元的利润。其次,你必须与粉丝保持直接关系,他们必须直接向你付款,你可以保留他们的所有支持,这与从音乐唱片公司、发行商、工作室、零售商或其他中介机构获得的一小部分费用不同。


如果你保留超级粉丝的全部 100 元,那么你只需要其中的 1,000 名即可每年赚取 100,000,对于很多国内的自媒体从业人员来说,这是一种生活。


与一百万名粉丝相比,针对一千名客户的目标会更加可行。如果你能做到每天增加一个新的超级粉丝,那么只花几年时间就能获取一千名超级粉丝。


当然,1,000 的数目不是绝对的,实际人数必须针对每个人进行调整。如果每位超级粉丝每年只能贡献 50 元,那么你就需要 2,000 个超级粉丝。同样,如果每个粉丝可以贡献 200 元,那你只需要 500 个超级粉丝就够了。


为了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以下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 每周至少发布一次文章;

  • 如果可以的话,每周开始发布 2-3 次;

  • 在每篇文章上,都尽力提高质量,用百度指数等工具搜索该主题,看看其他人做了什么,然后问自己如何输出更好的内容;

  • 尝试在其他人尚未涵盖的主题上找到新的观点;

  • 找到你的声音并保持真实,这样人们才能认识你。这样可以更快地与你的受众建立联系,一个快速的技巧是假装你正在将你的文章写给一位亲密的朋友;

  • 让你的读者发表评论,如果你打算与你的第一批核心读者互动,请利用它与他们建立牢固的联系;

  • 要加倍努力,活跃于各类在线社区;

  • 对于你的所有内容,请不断问自己:“我如何才能使它尽可能有价值?

  • 最后,随着读者数量的增加,你可能需要随着增长而改变流量策略。



通过文章获利


虽然笔者暂时没有通过内容获取报酬的打算,但是这里也简单提一下通过内容创作获利的几种方式,希望对你有益:


#1 – 信息产品: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电子书等


信息产品如何运营呢?首先你需要吸引人们访问你的内容账号,在你的账号上,给他们一个理由来关注你;一旦他们成为粉丝,就可以通过启动程序来运营它们。


根据你的粉丝数量和目标市场,你可以将约 0.5% 到 1% 的粉丝转换为客户。比如,有很多自媒体大号在做视频课程,有讲写作的、有开智识营的、有的将内容整合出书的等等,方式不一但是殊途同归。


#2 – 会员计划:你与某个品牌合作推广他们的产品,并获得了一定的销售收入


会员计划如何运作呢?你要获得尽可能多的粉丝,然后在你的所有内容中,推荐对你的受众有用的产品。当你的受众群体点击该建议的链接时,他们会得到一个特殊的跟踪代码。如果他们最终购买了商品,你将获得一定的折扣。


主要的缺点是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会点击,而点击的人之中可能很小一部分人会购买。


#3 – 自由职业和咨询:你可以使用平台来查找并服务客户


尽管信息产品和会员是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但前提是你需要大量的流量才能使它们有效地运作,这就是为什么自由职业和咨询是初学者开始快速获取收益的最佳方法。



文章来源:作者:卫Sir。公众号:简一商业。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135编辑器立场。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