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公司:操盘视频号IP,我如何踩完所有的坑...

我只站在ToB的服务商企业视角,复盘这半年来入局视频号后,对于IP的思考。


大家好,我是零一的视频号负责人Ja,时隔整整三个月又见面了。这篇文章本来在一周前就该面世了,但是最近筹办十城峰会真的太忙了。


三个月前的第一篇推文,我们复盘了视频号以来的第一个月的收获。这三个月我们其实经历了很多,诸如账号定位不清晰、各项数据断崖下跌、对账号后续的视频形式迭代感到迷茫、错过了最佳的增量时期,等等等等。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和三个月前的教学不太一样,我会推翻掉过去的一些结论,并且把我们踩过的坑全部展示出来。仍然是侧重于面向B端商家,但我相信所有入局者都能通过这篇文章有所启发。


关于商业前景啊,风口红利啊,变现啊,各种宏观层面的话题,大家应该都已经听了非常非常多了,所以我今天尽量不提这些“无法证伪“的东西。我只站在ToB的服务商企业视角,复盘这半年来入局视频号后,对于IP的思考。


本文整体框架:

  1. 大家都在做品牌号,为什么我们选择孵化IP?

  2. 汇总四个月定位不清晰带来的坑

  3. 大雪的现状与问题症结所在

  4. 2B企业到底该做什么IP?

  5. 大雪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1


大家都在做品牌号,
为什么我们选择孵化IP?

首先,我相信所有企业端做视频号无非就两个核心前提:1.让品牌完成破圈,让更多人认识到自身的品牌与服务;2.为品牌业务带来可量化的直接转化价值。


其中前提2严格来说也隶属于前提1之下,只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在琢磨这个事,这两个也所以单独列出来。


视频广告,其实就是要品宣和效果两手抓。包括我们后面做的“运营深度精选”的品牌号,即将推出的宠物号,以及各类办公室剧情号,都是为了满足前提1,一切为了品宣开路。


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是怎么认识零一的?

或者我换一个问法,大家想到零一,第一反应会想到哪个人?我觉得应该没有什么例外,大家会想到鉴锋。或者说更多的人,会先想到鉴锋,才想起来他还有个公司是零一裂变。


  

大部分互联网圈子里的人,想到裂变,可能都会条件反射的想到了鉴锋。说起鉴锋后,我们可能会更进一步想到什么?想到他玩出了很多刷屏级别的新玩法,想到他每年都做非常多场分享,想到了他分享必穿拖鞋,江湖人称“拖鞋老板”。这一切,都使得“鉴锋”这个人更加的鲜活,形象丰富。


所以大家想到有相关裂变增长的业务需求,会下意识想去先联系他。


这使得我们公司,早期的订单,基本全是冲着鉴锋来的。“我听过鉴锋的分享,觉得他这个人不错,想和他合作,因为我觉得他可信。”为什么先提这件事呢?通过这件事我想表达的是,鉴锋是在大家都不怎么谈“IP”价值时,吃到了互联网第一波IP红利的人。


他深刻理解IP的价值和影响力,是具备很强的杠杆效应的。没有他这个IP品牌作为先驱,我们公司之前的从0-1可能没有这么快。所以我们是非常相信,人对于人的情感,天然就是更强烈、更感性的。


你会因为喜欢一个人,认同一个人,就认同他的思考,他的价值观,他背后代表的公司,甚至是他的一切。但你可能不太会因为认同一个品牌,就全盘接受品牌的全部,可能有,比较少。


所以,因为这个前提,当大部分品牌进入视频号领域,上来就是先做一个品牌号,发办公室剧情,或者企业宣传片的时候,我们优先新起了一个IP号。



而且我们当时还讨论了一部电影《芳华》,我们也坚信,好的形象,是能够作为最出色的内容载体的,这在上篇文章中有提过。同样一个内容,制作精美的视频,和制作粗糙的视频,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择前者,人对于美是有天然的追求的。


所以我们选了大雪,她其实之前是在我们Saas工具部指导一些新手用户如何搞定一场裂变活动的,具备活动运营的经验,而且形象也不错。虽然权威感比较弱,但是我接手这个项目时,已经7月底了,入局已经算很晚了。基本上有人选,就没太多犹豫,决定先入场再说。所以,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账号,“大雪教你活动运营”。


但是这里我要先埋一个结论,我们当时以为我们自己在做IP,其实我们根本做的不是IP。关于这点,后边我会继续讲。



2

汇总四个月“定位不清晰“带来的坑


最开始,我们还是坚持有一些ToB服务商的自我认知的,觉得该输出一些垂直内容,去吸引B端人群;那么视频素材上,我们也最好从我们积累最深的地方开始入手。运营深度精选上的文章,太深太干货了,非常难以去进行脚本化。那正好我们的Saas工具这半年成长非常快,我们的知识星球每日运营案例库也不错,就从这两个地方取一些案例去讲。


前后持续讲了接近一个月,各方面数据上表现和整体成果还不错,我们当时就觉得,可能找到了安全区了。这一点也在我们第一个月那篇ToB企业如何做视频号里提到了。


(三个月前的第一篇复盘)


但是我现在倒回去看,自己当时这个结论是非常幼稚的,因为我漏掉了两个非常至关重要的因素:


1.我们背靠着零一、运营深度精选、鉴锋的朋友圈,以及一些个人号和社群,大家对这件事是有非常高的新鲜度的,我们公司群当时不需要我们主动呼吁,大家都会每天看和点赞,还有评论;


2.尽管入场比较晚,但仍然处于视频号给流量的阶段,并且只要保持高频更新,基本上平台都不会亏待创作者;


这两点可能才是我们当时能够跑出“安全圈”的前提,当这两个前提不存在时,后续的逻辑推导自然也都不成立了。


上篇文章中,我也提到,我们担心只讲案例,观众可能就要看腻了,新鲜期一过该怎么办?


(逐渐混乱的界面,逐渐变形的动作)


于是我们就尝试玩更多花活:看秋叶老师他们的ppt和word号搞得不错,就学做办公室剧情;看起点学院天天段子视频素材10w+,我们就也跟着整点段子;看到大驰变现这么厉害,我们就也跟着搞价值输出;然后出现了滑稽的一幕,大雪明明一个朝气蓬勃的小姑娘,在视频号里边跟我从公司企业文化,讲到了佛法,让我们感觉哪里不对与违和,但是又说不上具体为什么...


(20岁出头的大雪给你普渡佛法)


这么做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不能这么下去,账号界面越做越乱,观众点进来一看界面都是蒙的;价值也不清晰,而且数据也在走下坡。


那我就想,还是优先确保能提供具体价值为主。可是除了把当初的案例重新讲回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想了想我们还有裂变训练营,那把里边的知识脚本化讲出来看看。按照这个路径跑了一个月后,数据情况走的更远了。


大雪自身对于很多裂变的底层逻辑和理论,其实理解还没有那么深。加上私域峰会那段时间里,还需要她对着镜头来讲一些关于私域的底层逻辑理解。她相当于是被我们赶鸭子上架去讲这些,又要不背稿子,又要比较自如地阐述出来,所以那段时间她录的很痛苦。


而且久而久之,观众也能看出来,你到底是不是对着镜头,在输出你理解的东西。更别提我们面对的,还是精准的B端决策人群。而且那段时间我发现,入局视频号里的人确实多了起来,我也看了很多人讲运营,讲私域相关的话题。


然后就是很多职场号,基本上人均讲一期费曼学习法,人均讲几期非常咪蒙体的故事,很多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同质化极度严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大家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大家凭什么听这个人讲?同样是运营和裂变,大家凭什么来听大雪讲?除了零一的背书?


那我就想,如果是鉴锋和大雪同时讲一样的东西,会是怎么样呢?那我可能会无条件选择听鉴锋的。而且不光是讲裂变,哪怕鉴锋是讲裂变以外的东西,他的故事,他的思考,他的关键,我也会愿意听,因为我对他的专业能力有信任,我崇拜他这个人本身,我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他。


为什么会“无条件选择”?因为这就是IP的力量。那大雪的IP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我到底愿意听大雪讲什么?下一步何去何从?为什么玩的花活越多,账号数据越糟糕?



3

大雪的现状与症结所在


当我带着所有这些疑惑去四处请教人时,我收获了两句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话:1.零一除了鉴锋之外没有IP;2.IP、达人、网红,是不一样的。


我前面下了一个结论,我们以为我们在做IP,实际上并没有。我们只是做了一个零一的“网红”,并没有做成一个IP。没有任何明确的情感定位,也没有任何足够的能力定位。


(老师的“张小盒”这个IP应该算微博最早期的IP形象了)


这里我需要先重新定义一下IP,前段时间我看了陈格雷老师的《超级IP孵化原理》。


书中对IP的解释涉及到整个IP背后的文化母体、心理、世界观、规则层面。所以我作了一个核心提炼,IP组成部分主要为三者:精准的情感定位、精准的价值定位,鲜明的特征。其中前两点为内核,“鲜明的特征”只是作为一个额外的记忆点,就像鉴锋的拖鞋。我们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网红”、“达人”、“IP”,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区分出来的。


我们也是这样,这是我们最初在项目立项阶段,就没搞明白的一件事情。一个IP必须拥有的,是鲜明的情感定位,个人特色,个人标签;同时,具备一定的能力沉淀,或是能够扎根在某个领域中。要么先通过个人特色,让别人愿意去了解你的能力;要么先展示个人能力,再让人愿意了解你这个人。


前面提到,最初我们决定让大雪走到台前的前提,是基于《芳华》中的文工团汇演,认为“好的形象”可以作为一个“出色的内容载体”,这个前提单独拎出来是没错的。


但是当时我们忽略了特别大的另一个前提就是文工团她们可能只是军中的“网红”,或者说是“达人”,舞蹈表演领域的达人。


她们并不是IP,因为她们并没有机会去展现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性格特征,生活经历,并没有机会展现给剧内人,剧内的人是带着仰视看她们的,欣赏她们的美貌,认同她们的舞蹈(业务)能力。


也就是说,这里的前提还有两点:


1.《芳华》证明了形象可以作为出色的内容载体;

2.《芳华》的文工团仅仅是舞蹈达人,并不是IP。


于是我们后续的动作都是基于这两个前提,但是这里边出现了问题。大雪可能并不具备“达人”的能力,业务能力和自身思考都还不够扎实。只满足了前提1中的“内容载体”,无法满足前提2。


基于我们的推导,她甚至还没成为“达人”,但我们希望让她成为IP,于是我们后面的各类动作展开,走形越来越严重。


原本的大雪就自带“草根”、“转行”、“励志”、“新人”、“元气”这几个标签,但是我们没有基于这几个她的个人特质,而是为了完成我们的ToB内容输出,让她强行站在“达人”的位置,把她抬到了一个她站不稳的位置。当外界对她有达人的预期,而她的实际成长速度又跟不上时,外界对她的认知落差,会直接嫁接到品牌层面。


最初账号IP定位不明确,主线也不明确,使得我们需要持续的去更迭形式玩花活,来弥补“IP价值”的缺失。但是形式总有一个尽头,并且形式上的花活,并不能直接给我们的企业形象带来加分。我们不是ToC类公司,是企业服务公司。ToC需要网红,ToB不需要。


IP定位明确的话,可能并不需要太多花活。因为我认同这个人,我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个人,我希望成为这个人,我欣赏这个人,我理解这个人,等等等等。所以她说什么,我都愿意听。我并不在意她的形式如何,口播还是字说,画面是否生动。


重点是她说,是她这个人。像视频号里,李笑来老师直接就是字说;龙东平老师的口播压迫力极强;粥左罗老师之前一个无声看着镜头的视频都有几百个赞。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特殊逻辑,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他们自己。

他们早在视频号领域外就具备了势能,带过来视频号,只不过是一个“降维打击”。


别人根本不在乎他怎么讲,只要他讲我就听,如果他给我展示他的生活细节、思考、困惑、日常,我会看的更开心。因为我希望了解他,了解他能让我感觉我更靠近他,能让我模仿他。


我点赞他的视频为了什么?我认同他,我希望告诉我的朋友们:“看到了吗?我点赞了这个人,我经常点赞这个人!这是我的偶像,我想成为他这种人。我希望大家都跟我一样成为他这么优秀的人!看他讲的多有道理,看我崇拜的人多厉害,我也会是这种人!”


并且IP是一定需要有血有肉,带有主观性的,这样与他同频的人,会越发喜欢他;不认可但是尊重他业务和思考能力的人,也会对他产生足够的尊重。这就足够了,IP是不能贪心的。


而且各个IP一定有自己明确的情感定位,只能吸引到他同一类人。鉴锋绝对不可能会吸引到不愿意自我精进和奋斗的人,他会吸引无数希望像他一样逆袭和极速成长的人。为什么我们的知识星球,618时的推文总是非常噱头满满,去强调“三本大学”“草根”“沉迷游戏”“辍学”这些非常浮夸但是又普遍的标签。


就是因为“草根逆袭”的故事,就是切入了中国这个文化体系下,所有人心中“出人头地”的那个愿景。这就是“鉴锋”这个个人IP,在情感定位上的基本盘。他切中的,是整个国内文化中最核心的一层。


个人精进这类标签,只是在这个大前提基础上,作为一个持续的辅助,更充分展示这个人的能力。加上鉴锋本身出色的业务能力,各类营造出的鲜明特征比如“拖鞋”“随性”,让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IP。但这也就是IP的真正价值,这个惊人的、能让人不带逻辑的号召力,能冲破很多东西。所以我们踩的坑,归根结底,都是大雪定位不明确,导致的连锁反应,连环坑。


于是留下了两个问题:


  1. 企业到底该怎么做IP?

  2. 大雪号的现状如此,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4

To企业,到底该做什么IP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ToB企业是不是真的就做不了IP了呢?该怎么做呢?基于我踩过的坑,以及和别人交流后,我得出了一些结论。企业做IP,首当其冲该做的,就是去孵化创始人。


其实每个没走到台前的创始人其实都有机会成为一个IP,因为都是具备一定的能力沉淀和专业名声的,那么如果他要输出专业知识,展示专业形象那一面,基本上是不存在门槛和顾虑的。


那么同时,能够创办一家公司,他一定是具备可以展现的故事的;每个人都具备自己的特质,都一定能吸引到一部分相似的人。只要经过合理的团队包装、呈现,就能够跑起来,这是最低投入产出比的做法。


IP这件事跟品牌营销一样,你做起来了,它本质上也就是个赚吆喝的活,而且需要你投入很大的精力和心力。


而且拍视频这件事,哪怕只弄个口播,看起来挺简单的对吧?实则不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着人讲能够滔滔不绝,但是一对着镜头,我人就焉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适应镜头的,适应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基本上无一例外,大部分人的第一条视频,可能都是需要搞个4-5个小时的,因人而异,甚至可能更久。


除非创始人足够重视和理解这件事,不然他不可能会牺牲这么多时间在这件事上。但是如果跑起来了,投入的时间是能够换来巨大的价值的。这就有点像品牌广告,你说他是不是真能植入用户心智?你好像也说不准,拉长时间跨度看可能可以,但是你也没法去准确的归因和量化这些东西。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品牌心智这个东西,它确实就在那里,你确实得做。说个大家相对熟悉的例子,罗永浩老师。他为了维持自己的IP和人设,他投入了啥?6个亿。


是的,就是他还债这件事。如果他不还债,那么“老赖”这个标签他就被烙上了,而且他也是绝对跑不掉这些债务的,那就只能还。


老老实实的还行不行?不行。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罗永浩,在认真还债,而且快还完了。在这之前罗老师名声其实不太好的对吧?行业冥灯,割韭菜这些。现在呢?大家至少都认可了他欠钱会还真男人这件事,而且想到他就能横向对比贾跃亭老师。


维护并改善自己的人设,不仅让他还完了债,甚至还可能给他事业带来了第二春。这就是IP和人设的力量。


那么,如果创始人已经是IP呢?那更加好办,因为他本身就已经有势能了。迁移到视频号里,只需要一个专业的拍摄团队搭建,后续的都是降维打击罢了。甚至在视频号里,你根本都不用输出专业性质的内容了,你就去展现你的生活,展现你的思考,展现你最真实的一面,就足够了。稍微包装一下,配合已有的私域,起量不会特别难。


别人平常只能看到你有多厉害,但是大家更好奇的是你背后的故事。你怎么做到今天的?你这么强的能力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么牛逼的人的每天是怎么过的?创始人成为IP后,更好的办法,就是由创始人带出联合创始人,让联合创始人也成为一个具备个人特点、个人色彩的IP。


每个人的特质是不一样的,创始人可能就是谨慎细微的性格,而联合创始人可能就比较大大咧咧,比较不拘小节一些。


他们两个人,只要能够合理展现自己最具特色的那一面,那么就能吸引到和他们各自的特质相似的人,然后都能够反哺到背后的品牌。


乍一看,这两类人格特质本来是相冲突的,但现在,两种人都认识了品牌,且基于IP,成为了背后品牌的忠实粉丝。我消费你的品牌也不图啥,我就是冲着你这个人来的。那么,你说老板真的不愿意配合,真的做不了,联创也不行,那要不要孵化一个素人IP呢?


我的建议是,三思而后行。首先你要孵化的这个素人,他最好本身是有“达人”级别的业务能力的,就是说他本身已经能够成为某块领域的一个小权威小专家了,一个小负责人了,这也是我们这半年得出来的结论。而且,投入到IP搭建上的成本,和你做品牌广告时投入的成本,是很类似的,都是几乎看不到直接成效的。


这对于现在很多数据驱动、量化驱动的公司,是绝对没法容忍的,石头扔进水里必须得有个响,没有响,我就不扔了,不干了。而且负责人不忙吗?不可能的,身上肯定背着各种各样的业绩压力,团队压力。你让他去入局去配合,你只能去额外的给他激励,或者能够价值层面上说服他,让他真的意识到IP和个人品牌的价值,他才愿意去投入。


但是这个太难了,大部分人对于品牌意识的薄弱程度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再想深一步,一个人,在一块业务领域具备比较强的能力了,也有值得拿出来讲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自己也具备打造品牌和IP的战略意识,那他本身就是一个超级个体了。


这时创始人可能反而需要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的人我把他带出来了,他还愿意为我打工吗?我有这个层面的个人魅力吗?所以,同样是扔进水里暂时听不到响的成本,先用在创始人身上,明显是更好的。


而且,做IP无非就是想让大家对于企业和品牌的喜好,更加感性化一些,更好的从情感层面让大家认可企业和品牌文化,作为一个名片。难道还有比创始人本身更好的公司名片吗?这部分,就是我给ToB企业,如果入局视频号要做IP的一些建议。



5

大雪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于是剩下了最后一个问题:大雪走向何方?


看完刚刚的,大家肯定有疑问:

  • 那你们的大雪应该不是联创吧?

  • 那你们现在怎么还在更新还在做?

  • 你们不担心成本吗?

  • 大雪不是达人的话怎么明确IP的”能力定位“?


说实话,一方面,这个号好歹也跑了4个月了,虽然没有投入很强的运营手段,但是好歹也对外在很多场合展现了这个形象,鉴锋宣传ppt也会带上截图了。


    (今年对外宣讲必带的一页ppt)


但是另一方面,继续跑下去,如果还是按照过往路径,最终只会成为一个零一的网红。随着影响力扩大,肯定是需要出席更多场合,更多线下曝光的。我们最害怕的就是线下时,大家会觉得“零一认真扶持的人,也不过如此”。


那直接否掉这个IP不做了?还是让一个更牛逼的业务负责人来成为”大雪“?似乎都不是最优解。我认真的想了很久,如果大雪内容能力暂时还不够强,也暂时不具备达人级别的业务能力,怎么办?


如果我们需要凸显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同时需要确保我们是在做IP,不是在造网红,同时需要发挥出大雪本人的个人特质,怎么做?于是我仔细梳理了她的特质关键词,有:元气,活力,年轻,职场新人,成长性,上进,晚辈同时还有我们公司的关键词:复盘,自由,利他,个人精进


虽然我不喜欢强调灵感,但是当时闪到我脑海里的就是一个新的内容线。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大雪的1000天复盘”。


很显然,大雪现在还非常的青涩,不属于内容型的人才,业务能力上可能也还无法做到完全独当一面不具备“达人”级别的实力,那我们肯定要让她成长,等她成长。


那么,如何让我们这个“等”,能够等的特别有价值?那就让她去记录在公司的所有成长,把她每天的思考复盘,都变成视频内容,去记录明白。把今天的所学所思所想,1分钟讲明白,真的去践行费曼学习法。


不再讲我输出给她的内容,我只做引导,让她自己去输出。50期吃透一块新业务,100期完成认知迭代和突围。等到真的1000期时,我坚信她已经能是我们公司第二懂业务的一个商务中台级IP了。


而且之前我们定位不清晰,盲目抬高调性,上来就是“教你活动运营”。其实这种“教”的形象很难弄的,你需要权威感的,而大雪显然不具备这个权威感,你没法硬掰的。而且一旦你要教,大家就会对你有很高的预期,很高的期待。


盲目自捧无异于自杀。每个人都具备自己的特质,每个人最该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接受自己是谁,接受自己就是有一些无法更改掉的特质、就是有一些能力特长。只要发挥自己的特质,这个特质就会是你最大的杠杆。所以我们改了名字,改成了“我是张大雪”。


我也不把自己抬起来了,也不堆各种信用背书在简介处了。我们只需要告诉大家:我是零一的新人,我在保持成长,我的成长速度很快。

这就足够了。


这样,前辈们就会带着看晚辈成长的心态,更愿意给建议和帮助,也不容易带着批判的目光去审视内容,而是“我长辈来给你指指路”的感觉。而等她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她也会成为后续更多新人心中的权威和长辈。


一个新人如何成长成为一个出色的运营人?我是新人时,我看过太多的方法论和成长路径了,但是太少人告诉我他们一路上是怎么走过来的了。现在,我发现有人,有整整1000期的视频,在记录这个,这是有价值的。而这一切,最终都会反哺到零一对外的品牌形象上,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现在她如果出去,只要她抱着学习的姿态,就不会有人对她有很高的要求,而是更愿意引导她。她不需要突出自己的权威性,只需要让别人知道“零一的人真的成长性不错”。


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万一最后成长起来成为超级个体了,跑了,怎么办?到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我们可能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只需要别人记得,她当初是在零一成长起来,并且在零一中出来的,这就足够了。这样她走的越远,对零一能够带来的价值就更大。关于这点,有一本书叫做《联盟》,我是抱着书中的心态去思考这件事的。


那么,我们就真的不考虑变现的问题了吗?也不是,我们只是不在现在着急而已。我们相信一个IP的扶持是长久的,波折的;但是一旦成功,价值是巨大的。


上一个五年公众号红利时代,能把影响力迁移到现在的,主要是大部分特点鲜明的个人IP居多,也只有这些人的公众号,可能打开率还是相对不错的。


可能你会感觉发挥个人特质这些,会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如果真的把视频号看作一个新机会,我认为看远一些,把他当做一个个人名片,会更好。


去最真实的呈现你能呈现的自己,输出你能输出的价值,记录你能记录的故事。


加上合理的运营,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的。


也别去想说能不能成,能不能爆,好歹十年后留下个自己的作品,能够多少证明我自己是谁吧?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


每个人都具备成为IP的潜质,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独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只要深耕,总是会有机会可以吸引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自己也入局,因为我绝对的相信下一个时代,个人品牌的能力,视频号作为个人名片的能力。


所以我这里的观点可能大家暂时不会认同,但我希望过三年后回来捡起自己这个观点:先打造个人品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IP。至于变现,后面该来的,都会来的。




文章来源:作者:Ja。公众号:运营深度精选。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135编辑器立场。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