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如何逐步成为国民儿子?

这款游戏又一次打破了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的说法,在我们说流量红利消失之前是不是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的产品和运营的玩法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近日,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日本游戏在中国榜单上占据了榜首。这款游戏在日本上线仅一个月,却能够迅速地在中国市场爆红,让人不得不深思:一款日本游戏是如何霸占中国榜单的?本文将围绕该问题展开探索和思考。

爆红历程简述

第一阶段:1月8日~10日 一条微博惹的祸

经笔者查询,发现一条1月8号的微博该微博在1月9日二次转发量过万其中ID为“颜文字君”的账号已经是拥有500万粉丝的大号。8、9号两天的微博曝光为“旅行青蛙”迎来了第一批种子用户,使这款养成类游戏完成由1500名开外到全品类榜单300名左右的转变。

第二阶段:1月11日~至今 自传播力助力登顶

1月11日之后,第一阶段的微博曝光影响力减弱,口碑自传播力逐渐加强。游戏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大肆蔓延,网友的“二次创作”也在传播中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小结:

偶然间被微博大号安利带来一批种子用户完成了用户从0到1,又凭借自己强大的自传播力完成用户从1到10W。

为何会有如此强的自传播力

1、学习门槛极低

虽然这款游戏语言是日文,但只要操作一遍便可以发现语言不是障碍,加上极其简单的操作,完全可以通过画面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一款日文游戏能被中国用户玩得火热的原因。

2、“育儿群”突增,朋友圈变相“晒娃”

以讨论孩子心态在社群里面讨论,以晒“娃”的心态发朋友圈自然会吸引其他到用户。晒蛙越来越多新进来带蛙的也就越来越多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为何用户会把蛙当儿子养

从产品角度看有哪些令人称赞细节

1、三叶草设计

由于用户无法控制青蛙是否在家所以设计了三叶草。每当用户打开游戏(三个小时以上),确定可以收割到三叶草不确定则是“儿子”是否回来,“儿子”是否有寄回物品以及是否有上门拜访的“邻居”。这种确定性反馈+不确定好奇心使得用户心痒时打开游戏不至于收不到任何反馈而失望。并且三叶草还作为游戏货币在游戏中使用也给了用户收割三叶草动力让这个反馈真正有意义。

2、主角青蛙选定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体型微胖给人安全感越强个头越小给人安全感越强游戏主色调选择绿色对人压力感最低。这个时候想找一个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形象正面又为大家所知生物就是青蛙了。

3、时不时来家做客的“小朋友”

有了随时会出现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邻家小朋友”就更符合儿子形象了。小孩子哪能没有小伙伴啊如果没有那人生该多无聊啊。

4、照片取景及特产

很多照片都取景于日本名胜画面唯美可见其用心而且特产也是对应区域性的。

这款游戏给我们启发:

这款游戏再次打破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说法,在我们说流量红利消失之前应该先考虑自己产品和运营玩法优化空间?

青蛙旅行和HQ都是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成为现象级产品。中国和国外互联网环境及用户到底有什么差异呢?其中第二个问题笔者始终没想清楚,在留言区留下自己思考吧!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