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开发近10款小程序,最后都“死”了?
事实上,产品、能力、玩法才是小程序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许多公众号领域的大牛创业者,一做小程序就死的原因,毕竟有着内容和流量思维的人,并不一定也有产品思维。
他们不理解,明明是“有诚意”的作品,为什么不火?
“做了好几款小程序,最后都‘死’了,我也很郁闷。”一位小程序开发者小A,略带沮丧地对晓程序观察说出这句话。
微信7月份的数据显示,已发布小程序数量100 万+,小程序开发者150 万+。小程序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逼近App Store在中国近十年的成绩。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市场不断繁荣,小程序优胜劣汰的趋势也在加剧。
但很多开发者并不认为自己应该被“优胜劣汰”,他们认为自己精心设计,却没有火起来的小程序都是沧海遗珠。他们不理解,明明是“有诚意”的作品,为什么不火?
“我最开始做从工具类小程序,后来游戏上线后又做了几款小游戏,前后做了近10款小程序,但都不火”小A说道。
我们今天要化身“老中医”,为他的小程序号号脉,看看为什么他开发的这些“遗珠”都“死了”。
工具类小程序:
垂直、细分、精准并不是万能的
小程序生态里,许多工具类小程序,往往只专攻一个场景,兵出险招,出奇制胜。
以往很多案例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专注于图片处理的黑咔相机,督促用户每天打卡和作业提交的鲸打卡。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某个垂直细分领域做到够精准,满足了用户需求,最终得到资本青睐。
但工具类小程序真的只要做到垂直、细分、精准就会成功么?
并非如此。
工具类小程序
不能太“贪心”
许多工具类小程序开发者觉得,在某个垂直场景内,小程序功能越多越好,可以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场景需求。
但是,贪“多”,往往是恶运的开始。
“我设计的功能很多都有实用意义,为什么不火?难道是方向不对?”小A发出感慨。
针对许多人把物品乱丢乱放、需要时又找不到的痛点,他制作了一款小程序,可以对日常物品进行整理、收纳、记录。用户将收纳的物品,拍照并填写信息后,可以随时通过标记的二维码查询。
乍一看,这非常符合小程序连接线上线下、提升效率的定位,是个好创意。
那为什么不火?因为产品体验太差,太“贪心”。
比如,用户记录一件物品需要填写足足6个以上的信息,而且有的信息填写不全,无法发布,其中包括“数量”、“价格”。
收纳物品为什么要填写这两个数据?这里暴露出开发者的野心与短板。
野心:希望一步到位的收集信息,为工具类小程序的商业化打基础;
短板:开发者想要的太多,将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用户每多点一下,都将损失一部分没耐心的用户。
要知道,在小程序生态里,“收纳”并不算小众分类,用户能有许多替代品。
所以,对于开发者而言,不应该把门槛竖立过高,应该先蓄水养鱼,将用户先吸引进来,然后在徐徐渐进的增加其他功能。
如何改进?
比如,如果用户只需要填写两个核心信息:位置及收纳内容,其他所有都是选填,这就先满足了用户基本要求,之后再向用户提出一些要求,才能把鱼养起来。
分清楚用户的“真伪”需求
经常有不少媒体或小程序开发者宣传:工具类小程序成功的核心在于:垂直、细分、精准。
这款收纳小程序,针对的是忘性比较大的用户,专注于帮助用户收纳保管物品,足够的垂直细分精准了。
但这还不够,更重要的在于是否是真正探究到用户的需求。
用户需求有两种情况:不知道自己更想要的,不知道自己还想要的。如果第一种是找准需求的话,另一种就是创造准需求。
但什么是“准”需求?举个例子:用户认为记账是刚需,于是开发者做了个记账类小程序,做工精美、类目齐全,可为什么用户不买账?因为,另一个开发者做了款可以“AA记账”的小程序,又能完成个人记账,又能群体记账,并且数据还是打通的。
所以这里“记账”是伪需求,“AA记账”是真(准)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小程序生态,有时候并不是自己不好,而是别人更好。
游戏类小程序
不是有盒子就有流量
如果问什么类型的小程序最有变现潜力?小游戏恐怕要独占鳌头。据微信团队消息,小游戏开放100天,已经累计超过2000款。并且在这短短3个月里,流水过亿的小游戏就已出现,势头非常迅猛。
“我有多款小游戏,有连线类、拼图类、弹珠类都是时下热门的类型,还开发了游戏盒子,但是量一直不好,这是为什么?”小A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因为并非只要做了盒子量就会很好,还有很多盒子之外需要考虑的地方。
只有拼爹,才能做“盒子”
盒子能带量,这是早已被证实的事情,我们在《小游戏买量已经成灰产》的文章里写过,游戏盒子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小游戏增量渠道之一。
但为什么我们说只有拼爹,才能做“盒子”?
很简单,如果你开发的盒子并不知名,怎能给不火的小游戏带量?老子英雄,儿才能好汉。
反过来说,如果一款游戏盒子,里面有类似“海盗来了”这样的超级“爸爸”,再普通的小游戏,也能把量带起来。
用户可以从海盗来了跳转至游戏盒子,给盒子增加知名度;
盒子知名度提高后,又能给其收录的游戏带量。
正如海盗来了刚上线时,也是由“头脑王者”爸爸带量,在加上企业自身的产品积累,才达到现在月流水过亿的成绩。
这么看来,如果你无“爹”可拼,而且还把所有希望都放在“盒子”上,可能就只能“抱团等死”。
上半场文科生,下半场理科生
毫无疑问,小程序(小游戏)已经到了拼产品和运营,而非拼“细节”的时代了。
比如,之前我们谈到小程序成败时,甚至把页面设计太难看也当做“死掉”的原因,现在则不然。
因为小程序对技术要求不高,但是对产品的规划要求很高,小游戏火不火,在技术上不是必须要攻克的难题,产品规划才是重点。
还记得“西瓜足迹”么?画面粗糙,操作也很复杂,并且技术含量也不高。但照样在微信内刷屏,上线不到24小时,小程序访问次数已经超过1000万。
为什么?因为他利用了人性炫耀心理,让用户不太在意画面是否精美。有人爆出西瓜足迹火了后,一个广告位100万/天。
同理,小游戏也是如此,“最强弹一弹”最开始的版本,画面也极其粗糙,但通过钻规则空子和诱导分享的玩法,让其成为现象级的小游戏。并且快速打响知名度,为后续其他小游戏导流。
当然,我们并不支持钻空子,在微信生态内,不存在高风险=高回报的说法,只要违规就有可能被封。
但小游戏的画面真的不重要吗?其实也并不是,腾讯桌游团队曾说:“用户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美上做得越多,商业化的路子就可能走得更远。”
只是如果你没有强劲的“后台”,无法用精致的视觉效果形成竞争壁垒,那运营的手段与方式就尤为重要。
从这个趋势也能看到,小程序的关注点已经从以前“文科生”最爱关注的页面设计,内容,发展到“理科生”最关注的产品逻辑,运营策略。
事实上,产品、能力、玩法才是小程序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许多公众号领域的大牛创业者,一做小程序就死的原因,毕竟有着内容和流量思维的人,并不一定也有产品思维。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新媒体运营的干货,请继续关注135编辑器。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