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社群可行性评估之STAR法则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做社群,建社群前,先用STAR法则评估一下。

undefined

互联网让每个人和每个品牌都能够以最短最快捷的方式去连接消费者,社群就是时下最火热的方式之一,因为火热,所以人人想做。而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也有不少人都是,啥都不想,先干起来:建群!但至于这个群,目的是什么?后续如何运营,其实并没有想清楚。

譬如,之前小伙伴交流问我:

我是餐饮加盟公司的新媒体运营,现在想建立微信社群将线下的加盟商放到一起统一管理,但是又害怕加盟商之间互通,联合起来闹事情,这类问题你们一般会怎么处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用人人熟知的STAR法则来分析一下,STAR法则就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缩写,作为hr常常使用的面试工具,对于社群运营,同样适合!

一:S情境

你的业务形态是什么样的?你的用户有什么样的特征?

餐饮加盟业务,对于加盟商的管理,可以有纵横两条主线:横的方向,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管理,纵的方向,以销售体量为单位进行管理。那么,加盟商对于什么最敏感呢,当然是货品,品牌活动,价格折扣最敏感。

简而言之,一个年销上亿跟一个年销上千万的加盟商,货品,价格,渠道的策略肯定都不一样的,如果把这些人都拉到一起,你觉得会不会乱呢?

所以,这个群,要不要建,如何建?是否是分层级或者分地区来建立,在建之前都必须要想清楚!

二:T任务

建群的目的是什么?拉新or留存?

餐饮加盟商的社群,目的是方便在推出活动或者新店开业的时候,统一发声!

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可以有哪些?

  1. 邮件通知各加盟商的市场对接人

  2. 加盟商CRM管理系统推送通知

  3. 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或者微博互动

  4. 建立一个微信社群,发布相关活动详情

既然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有4种,那么选择建立一个微信社群相较于前3种方式,有哪些优劣势呢?

优势点在于:

优势1:互动感

在微信群发布消息,能带给大家互动感,没有邮件或系统的生硬感,对于关系的拉进也有一定的帮助。

优势2:及时性

是否已经明确活动详情,预计什么时候推广,推广效果如何?都可以在群里获得即时反馈。

劣势点在于:

劣势1:互通有无

品牌方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加盟商或经销商对于品牌方渠道策略的讨论,并发出一定的质疑与挑战。

劣势2:归于沉寂

如果没有日常的运营,本群基本除了活动通知,加盟商回复收到后,便会归于沉寂。

所以,如果建群的目的过于单一,或者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那么对于社群的建立就应该更加慎重。

三:A 行动

社群建好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运营,以实现社群价值最大化?

这里我用之前所在的 HR SaaS 行业的两个品牌的社群运营来进行对比呈现:

品牌A与品牌B的社群运营方法对比

通过表格,我们就能看出,品牌A与B的社群运营孰优孰劣,那么,我们再从运营手段来总结一下,品牌B的运营套路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

1. 定位清晰,有明确slogan              

XX百万hr大联盟,加入XX一起成长,与百万HR共同学习!

一看便知,这个社群的规模,上百万,加入可以学习干货,交流经验。而且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暗示用户,这是一个有质量的社群。

2. 持续的内容输出,让社群成员认识到价值感

品牌B公众号内容输出

追热点,根据热点事件,从hr视角来分析hr的工作方法,如何招聘,管理,激励员工。对于hr阅读干货的时候,显得有血有肉,也不只一堆“人生道理”。在内容输出的同时让品牌与产品有节奏的曝光,如年终奖,13薪的区别,再结合本身的计薪产品,快速算出所得与应税。产品与品牌就这样巧妙地融入干货中,让人读完干货就有注册试用的冲动。

3. 日常运营有章法,有迹可循

工作日周一到周五:

  • 早间8点:人社新闻早报5条,有微课附微课报名链接,无微课附产品slogan+注册登录链接;

  • 午间14点:HR午间问道,问答:如病假,医疗期,停工留薪等问题,hr该如何操作。每天会推荐HR六大模块中的任意模块小问题进行答疑。

  • 晚间19点:点测时间,通过场景化的问答,让hr选答案,然后答案解析,有趣的性格测试,作为工作一天结束的调味剂也是非常不错的运营手段。

  • 晚间20点:微课时间,微课有普通的免费课程,也有付费专栏,从参与人次来看,课程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品牌B的微课界面部分截图

四:R 结果

社群运营的结果基本是由第3步所采取的行动而决定的。从我之前体验过的品牌A与B的群对比说明,A的每次微课群我基本都有加入,微课过后因为缺乏日常的运营手段来活跃群,最后也因为品牌A团队组织变化导致社群无人管理就归于沉默,时不时有人发广告冒出来,我自然是不堪其扰基本都退群了。

但是对于品牌B,因为群有经过整合筛选,最后我只需要留在广东分舵群即可,没有广告,通过社群空间或公众号查找干货,进入微课直播间回放课程,都非常方便,体验也非常好,所以一直留着。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做社群,建社群前,先用STAR法则评估一下,产品的业务模式,目标与任务,社群运营将采取的行动,群的整合与留存,想清楚再做,效果才能事半功倍,真正实现你的社群价值。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