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用户付费行为的分析
所有产品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付费。说得高大上点,叫商业模式;说得土气一点,叫怎么赚钱。所以,这篇文章就想思考下,怎么赚钱。(默认产品本身能为用户提供持续高质的价值)
所有产品都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付费。说得高大上点,叫商业模式;说得土气一点,叫怎么赚钱。所以,这篇文章就想思考下,怎么赚钱。(默认产品本身能为用户提供持续高质的价值)
我们希望每一个新用户,都能够从零付费成长为稳定付费。这个过程中,推动用户付费行为深入的关键节点依次为:付费认同、付费破冰、付费习惯、付费增长。下面会阐述每个节点产品能够做的事情。
下图为本文的行文结构:
(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一、付费认同:用户是否打从心底觉得应该付费?
付费认同包括两方面:
认同自己需要这件商品;
认同获取这件商品应当付费。
当用户所感受的产品价值和付费金额相匹配时,他才会产生付费行为。据此,粗略将所有产品分为三类:
强需要认同,强付费认同:比如食物、衣服,天然能获得用户的认同——需要,而且得付费
弱需要认同,强付费认同:比如纪念品,并非必需品,但是没人觉得可以直接从商店免费拿走
强需要认同,弱付费认同:比如知识、音乐,知识类因为对其价值评估存疑,音乐类则因为用户基本没有觉得听音乐是要花钱的。
第一类产品,在此节点已经不需要做什么,天然付费认同优秀。
第二类产品,此节点应努力提高用户感受到的产品价值,让用户对产品的判断从“需要”转变为“想要”。
第三类产品,此节点除了提高用户感受到的产品价值外,还需要适当将付费行为后置,以免刚和用户打了个照面就把用户吓跑。
如何提高用户感受到的产品价值?
两个基本观点:
需要≠想要
商品本身价值≠用户感受价值
人是感性动物,即使再购买必需品的时候,都会在充分考虑品牌、喜好、心情来决定;更不用说是一些非生存必须的物品。用户付费的动机与其说是需要,倒不如说是想要;帮助决策的与其说是商品本身价值,倒不如说是用户感受到的价值。
根据上图,提高用户感受价值的方向包括:
1、保证上述路径畅通
提供一条绕过付费的路径,让用户能直达产品的核心价值。比如文具店的笔可以试用、零食店的蜜饯可以试吃、读书软件的内容可以试读、歌曲能够试听、买护肤品赠送小样……这些都是常用的方式。
2、提高商品本身价值
即挖掘用户需求。这部分不进行展开,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且并不全是产品经理可以控制的。
3、采用更好的传达方式
精确传达:展示产品的基本信息和卖点。所有能回答“好在哪儿?”这个问题的因素都是必要的。手机跑分、排行榜、评分评论、名人标签……
升维攻击:合理夸大价值或者和高阶需求挂钩。比如纪念品,买回家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摆件,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
二、付费破冰:让用户产生一次完整的付费行为
从0到1和从1到100,有着本质的不同。用户第一次的付费行为,相当于破开了用户对于付费的心理门槛。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开了付费的口子,用户的后续付费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付费破冰的策略主要是两种:“温水煮青蛙”和“棒子加甜枣”。两个策略都围绕着打消用户疑虑以及利用用户占便宜心理这两个点。
“温水煮青蛙”——免费>限免>小额付费
简单来说,就是一边加深用户对产品依赖,一边缓慢让用户接受付费这件事。适用于边际成本低,免费后可承担成本的产品。
免费:用免费的方式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核心服务,初步建立信任感。
限免:通过一些手段逐步加深用户对服务的认可度,与此同时,传递产品需要付费的概念。但此时先不要让用户付费,着重传达免费使用付费服务的概念,让用户有种“占便宜”和“被优待”感。
小额付费:进一步放大用户“占便宜”的心理,以很低的折扣价售卖原价较高的服务。这时,用户基本已经是一个深度的体验用户了,也会比较容易接受付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钱来购买服务。期间,还可以用一些手段来包装“微不足道”这一点。
例子:
印象笔记提供基础的服务,对一些高级服务以会员方式收费。这些高级服务都是有试用体验时间的,比如演讲模式、多客户端登陆……体验时间印象笔记会持续传达这是付费功能,体验时限的问题,等体验期到,才会向用户推荐购买会员。(根据上述方式,可以优化的点在于,其实用户第一次购买会员时,可以适当降价,比如降低到1元/月,再加句文案“一包纸巾的价格,换一个月的顺畅工作”,弱化价格,强调获得体验)
“棒子加甜枣”——高额锚定>小额付费
对于成本较高,无法负担用户免费体验的产品,这种方式较为适合。先科普一个心理学中的有趣现象——锚定效应,《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也有提到。举两个个简单的例子:
一件1000元的衣服,在你看来是便宜还是贵?如果在优衣库卖,就贵;如果在阿玛尼卖,就便宜。
两个人给同样的一瓶水估价,一个习惯喝50元一瓶水的人会估价多少?一个习惯喝1元一瓶水的人会又估价多少?
如果条件限制用户一定要付费才能体验产品,那么就尽量让用户觉得体验成本不会太高。方法如下:
高额锚定:向用户推荐一个价格较高的产品,描述清楚产品提供的服务效果及体验。
小额付费:在用户犹豫时,适时抛出一个明显价格低,但同样能够体会到服务核心价值的产品。同样,可以强调下“微不足道”的小钱。
例子:
英语流利说推出的懂你学堂,第一个推荐的课程,是需要499元,时间较长的课程计划。这时大部分用户通常会觉得一来价格较高,二来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坚持下来、效果如何,于是拒绝了。
然后流利说又为你推荐了一个50元,为期两周的简单纠音课程,配上一句“两周时间,每天一杯豆浆的价钱,纠正你错了十几年的发音方式”的文案,辅以往期用户的深度好评。不知道你怎么样,反正我是中招了。
三、付费习惯:如何让用户持续付费?
首先必须再次明确,让用户持续付费的,永远是产品提供的核心价值,培养用户的产品使用习惯才是重点。当然也有促进用户稳定付费的手段,这里简单罗列两个(如果大家能想到更多手段,欢迎回复讨论):
1、自动续费
不依靠用户习惯,依靠代码逻辑。大多数会员都会这么做
2、二次消费可用优惠
利用用户占便宜心理。问题点在于用户可能忘记这个优惠,赛百味会将优惠券印到日历上,送给客户,这样在使用日历时,就会看到当月优惠。
3、品牌形象维护
从产品设计上坚决维护品牌形象,可以让用户将某类需求与产品绑定。才外,有时用户不只是为产品付费,更为了身份认同感。
四、付费增长:如何让用户买得更多?
两个点:
促销手段;
避开让用户不爽的点。
促销手段 = 返利方式 + 返利条件控制
总结起来,就是返利。毕竟人是驱利的,没有点动力,怎么能突破自己的付费额度呢?
1、常用的返利方式:
代金券、打折、满减、限免、赠送、积分兑换
2、返利条件控制:
主要用来控制成本、针对某一类型用户的习惯进行拉动,或者扶植某一品类的。
可用价格范围
有效期
可使用品类
总量限制
其他营销方案:比如带175cm妹子就餐半价、微信分享赠书等。
避开让用户不爽的点:
(1)物不及所值
不论是冲动消费后悔、亦或是产品和期待不符,在商品核心价值可以被回收、并且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用户退款,以维护用户对产品的信任。
(2)在用户未知的情况下产生付费
主要针对于用户充值、付费分开的产品;以及自动续费的产品
(3)基本的用户资产以及功能流畅度、传达的可靠性
降低流失率
(4)做好“免责声明”
看起来有点流氓,但是很重要的点:我告诉过你这个的有效期、品类限制的,所以出问题不是我的错哦
(5)还有什么让用户不爽的点?欢迎在评论区补充讨论。
写在最后
关于付费,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在用户犹豫的每个时刻,不留痕迹地推他们一把。
稍微对话题做下发散,人这一辈子的主线任务,就是兜售自己。想想自己进展到哪一步了?认同、破冰、习惯、还是数量?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