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噪声性聋的人数有所减少,但社会娱乐噪声性聋的青少年人数却翻倍增长。一些看似平常的用耳习惯,正悄悄地夺走你的听力。
据WHO-1997所设定的听力损失分级为以下几种。
≤25 dB HL,可以听到耳语声,日常生活交流无碍。
26-40 dB HL,可听到1米处的言语声,在嘈杂环境中听声可能存在困难。
41-60 dB HL,可听到1米处大声的言语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存在一定的困难。
61-80 dB HL,需要对着叫喊才能听到部分言语,日常生活中有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
≥81 dB HL,即使是大喊大叫,也听不到和听不懂,通常也不会说话。
可直接影响学习语言,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吐字不清,严重的话是聋哑以及性格孤僻等;
影响日常沟通交流,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影响视听设备的使用。
降低老年生活质量,会减少对大脑对应区域的刺激,影响思维和表达能力,反应迟钝,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知道了在家如何自评听力,那我们再来看看,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外耳道的耳屎(耵聍)对外耳道的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反复的掏挖,一方面会减弱这种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损伤外耳道稚嫩的皮肤,引起感染、红肿、瘙痒、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
特别是夏季,过潮过热都可使外耳道皮肤肿胀,堵塞毛囊,抵抗力下降。平日洗脸、游泳、洗澡时要多加注意。另外一旦出现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应避免游泳。
所谓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的药物。目前已知的临床常用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阿卡米星等),抗癌药(长春新碱、顺铂),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
耳朵作为感知世界的工具,对我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绝不能轻视听觉系统的地位,要在为时已晚之前守护好它们,避免受到“杀手”的伏击。
排版|135编辑器
文案|来源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
图片|135摄影图(ID:49987),使用请替换
贴纸|笔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