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潘茜茜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活动名称:2021年江苏师范大学新媒体训练营优秀学员作品展
01
好书推荐
01
简介

作者通过非常有趣的青年与哲人对话(辩论)的形式,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娓娓道来,轻松有趣易读,关键逻辑性非常强,经得起推敲和琢磨,抽丝剥茧,将整个理论轻松呈现到你面前。

02
推荐阅读人群

●感到不幸福,想获得幸福又屡屡不得  
●困惑人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困惑工作意义
●社恐人群
●内向、内耗、反刍、爱纠结人群
●阿德勒粉丝、哲学爱好者


2
我与《被讨厌的勇气》

我是《奇葩说》的忠实粉,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就是在《奇葩说》第七季的终极之战,当时听完大张伟的发言,产生了买下这本书的想法,和堂姐进行的一次沟通中,她又向我推荐了这本书,于是我就和这本好书真正结缘了!

看完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课题分离”“自我接纳”“追求优越性”“优越情结”…新名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本书有助于我们终结“牺牲自己,讨好别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而从自身去发现我们的独特价值感,阻断“自卑情结”,体会到“共同体感觉”,从良好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存在。

3
大家推荐
01
岸见一郎


02
豆瓣


03

《奇葩说》第七期(我是职场新人,老板明显不喜欢我,我要不要辞职)

4
精句分享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 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加安心。

?人的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

追求优越性:希望进步/追求理想状态

?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

?追求优越感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无论是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是因为你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权力之争”是想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畏惧被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 )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拒绝普通的你也许是把“普通”理解成了“无能”吧。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个人的力量很大,不,应该说是,我的力量无穷大。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能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在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请不要把认真和深刻混为一谈。

3
语段感悟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也许你会质疑这个说法: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看着相同的事物,我们相信着唯物主义,难道不是生活在客观世界里吗?但哲人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么样,一千双眼睛中有一千个世界,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自己眼中的世界。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打算发现自己目的的因素”。

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这一点说实话我感触颇深,认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并有想阅读的兴趣是看奇葩说开始的,但真正买下这本书,是在我和堂姐进行沟通,谈到我小时候的遭遇,她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如果过去能再好一点,某些事情可以不是那样,那么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的人,如果用阿德勒的理论来阐述,我的说法就已经是在为自己找理由的“目的论”了。past,prevent,future,我纠结太多的past,也关注和期待着很多future,可却忘记很大众化的一句话“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就像书中所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此时此刻的自己。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之所以想要变成Y或者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

✅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

✅我记得初中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其实,我也很幸福》,那段时间我一直是处于消极状态z当晚我对我们班班长说:“这篇文章真的太难写了,根本找不到幸福的点。”班长的回答是这样的:“不会啊,你也很幸福的。比如你长得很漂亮,我妈妈一直夸你好看呢。再比如,你有很多好朋友,有很多喜欢和你玩的同学呢。还有,你真的很能干啊…”。读完这段文字,我脑子里就蹦出当时的画面。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羡慕成绩优越的,才高八斗的,长相出众的,家境富裕的,人缘爆棚的…也正是我们常常关注着别人的好处,对比之下,自己才会越发自卑。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利用好自己已有的财富一样可以活出精彩!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但是,主观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

哲人:我的身高是155厘米。据说阿德勒也是跟我差不多的身高。我曾经—直到你这个年纪之前—一直苦恼于自己的身高。我心中一直在想:如果我拥有正常的身高,如果再长高20厘米,不,哪怕是再长高10厘米,一切就会不同,就会拥有更愉快的人生。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朋友的时候,他断然告诉我说:“这种想法太无聊了!”……我155厘米的身高并不是“劣等性”,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自卑说到底就是一种主观情绪,自卑感往往产生于对比之后的失落感,这种比较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性价比,“矮子里称高个”,这样说是不是好理解一点。我们可以去主观提高自己的性价比,获得良好积极的心态。你也可以去找一个“价格”比较高的群体,但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近朱者赤,去提高自己的“价值”了。

?追求优越性:希望进步/追求理想状态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就越会产生“还很不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吧,像上面的例子衍生到我们的环境中去,就很像学霸说“自己这次没考好”一样,往往会被看成“凡尔赛”,我认为越优秀的人越追求优越性,这样的“凡尔赛”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鞭策啊,产生“无法达到学神的地步”的自卑感又如何,被说成“凡尔赛”又如何,这只是我们的“课题”啊!

?优越情结: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那些想要骄傲于自我功绩的人,那些沉迷于过去的光荣整天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这样的人恐怕你身边也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优越情结。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假装很努力,却只感动了自己”,其实这一点也值得我深度反思。哲人说,这样的行为是自卑感的另一种体现,正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那其实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我想,一个优秀的人的价值正在于不断超越自我,是不需要太多证明的,你越证明你有什么,也许正是你缺乏什么。或许荒谬,但值得深思。

?人在人际关系中一但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关于权力之争,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

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但是,很多人会陷入权利之争,试图让对方屈服。正因为如此,才会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承认失败”。

但,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你是否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和朋友产生冲突?一旦吵架总想分出个谁对谁错,得理不饶人,据理力争,无理取闹,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当和朋友或者家人产生冲突时,不妨多想想这段话。Anyway,这段话对我来说是意义非浅的。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课题分离!!!我看完这本书在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一个名词。课题分离从来不是我行我素,也不是与他人划清界限,它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保持距离感又不失自由感的选择。

如果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过多被别人干涉,无论是家人亲戚朋友,你完全可以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把握好度,这绝不会被“不孝”“叛逆”“目无尊长”等名词标签化。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对得了60 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 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正如你之前查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被铸造的自由”一样。但是,有些富豪已经拥有了一生也花不完的巨额财产,但他们中的多数人至今依然继续忙碌工作着。为什么要工作呢?是因为无底的欲望吗?不是。这是为了他者贡献继而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获得巨额财富之后便致力于参加慈善活动的富豪们,也为了能够体会自我价值、确认“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很久之前和同学探讨过“为什么富豪要参加慈善活动,捐赠大额资金”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END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潘茜茜

排版:潘茜茜

封面:潘茜茜


活动信息
活动宣传图
2021年江苏师范大学新媒体训练营优秀学员作品展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开始时间: 2021-09-13 00:00
结束时间: 2021-09-26 11:57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