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90°,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此后渐短。对于古人来说,夏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称为“夏节”或“夏至节”。
夏至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此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我国古人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古人认为,麋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
半夏,药名,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生物开始衰退。
夏至节气,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我国各地对夏至也有些许不同的民俗。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夏至节的古时食俗。古人要用黍和鸡祭祀祖先,仿照西周人用牛角或羊角祭祖庆丰收时的传统形式,将黍用竹叶或苇叶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先祭祖然后蒸熟品尝。
在我国北方地区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年丰的最好方式。
有些地方还有女子头上戴枣花的习俗。每当夏至时节,枣花盛开,小星星似的米黄色枣花幽幽飘香。妇女们便一起去采集枣花,然后戴在头上。
-版权使用说明-
排版丨135编辑器
文案丨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
图片丨135摄影图(ID:38723),使用请替换
贴纸丨笔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