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厉行节约,“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袁隆平院士已千古,但这位“稻田的守望者”永远都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让“节约粮食”深入人心,这才是对袁老最好的怀念。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让“中国以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国际社会赞誉他“解决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吃饭问题。”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也是全世界的英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粮食短缺,几乎所有人都在忍饥挨饿,能够吃饱饭是人们的最高理想。以至于人们见面打招呼第一句话就是,你吃饭了吗?
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国家下了很大功夫。主要是杂交水稻的不断改进,由1958年亩产400公斤到2017年亩产1150公斤,仅仅六十年,水稻产量整整翻了3倍。从靠天吃饭到“遇荒年不挨饿”,从不够吃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袁老付出了毕生精力。
民以食为天。袁老说,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老几乎把一生都浸泡在稻田里,他的汗水几乎滴遍了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今他老人家走了,我想,最好的纪念方式应该是节约粮食,不让他老人家的汗水白流。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每个人都要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用餐意识,适当点餐、科学用餐,不攀比消费。
尊重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在悲伤的同时,我想说,袁老,一路走好,请您放心,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杂交稻覆盖全球,禾下乘凉梦。
进入芒种,北方黄淮平原开始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华南地区进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节,天气潮湿闷热,梅雨微风中,麦地人头攒动,是丰收的喜悦和满足。
仲夏农历五月,时节日渐炎热,雨水一落,人们就像置身在巨大的蒸笼里。此时若去到田野间,农人的汗水和雨水一样,“噼里啪啦”往下落。俗话说:“芒种芒种,有收有种。”这是一个既有收获又得播种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