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3、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那个时候我年轻气盛,体内有着躁动不已的气力,需要通过“在路上”的那种不羁的感觉来释放青春力比多。于是,利用假期,我跑了很多地方,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的复杂和巨大,路途的遥远和没有尽头,人生的苍茫和宽阔。
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处,又为手、足三阳经与“阳脉之海” --督脉的交会之处,因此本穴为人体阳气盛极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根据“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以及相反相成的原理),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也称汉医,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
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冬三月是万物闭藏之时。冬忌汗泄。冬季一日秋收之要,是将身心内热收敛于肾。收则壮腰,失则酸萎,汗出阳泄。所以,冬季一日申初之后秋收茶意在凉血归肾,而不可汗出。握一日之秋申时“小收阳”,恰是冬三月藏匿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变化的总规律。
中医,也称汉医,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
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早晨起来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古时候被称为“栉发”。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针灸同样的刺激,达到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功效。
在中医的理论里,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的精华之血、六腑的清阳之气,都交汇于头部。而百会穴就位于头顶,是人体最高的腧穴,深系脑髓。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当人头痛、失眠、眩晕、烦躁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揉脑袋。
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来调整。
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时光不会被辜负,勿忘初心,从今日起,努力去做一个可爱的人,不羡慕谁,也不埋怨谁,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赏自己的风景,遇见自己的幸福。最好的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人活百年并不难,养生保健是关键。昧用者寿短,善用者延年。惜未危之命,治未病之病。勿以小益而不修,勿以小损而不防。
劳其形者长寿,安其乐者命短。静以养神,动以练形。能动能静,可以长生。若要健,天天练。早起练长跑,老年变少年。懒惰催人老,勤劳可延年。百病起于情,情轻病亦轻。
今天
春天的雨水悄悄地来了
北方的我
心早已飞到了南国
去感受春雨那丝丝的亲昵
春天的雨水
是苍天的泪
好象是久别后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