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新的生命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将激发出怎样的火花?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见证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之路。
非遗文化,是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瑰宝,人类的财富,传承非遗,就是传承历史的文脉,文化的精髓,人类的智慧。
非遗传承,创新并重
非遗,就是 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未来的启示。
每一次非遗的展示,都是对历史的一次回望,对文化的一种致敬。
非遗不仅是传统,更是创新,它融合了过去与未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漆扇:漆扇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主要用竹子或木头制作扇骨,再在扇骨上涂上漆,并在漆干透后在上面绘制各种图案,如山水、花鸟、人物等。漆扇既是一种实用物品,也是一种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簪花:簪花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饰品,主要是将花朵或其他装饰品插入发髻中,以增添女性的美貌。簪花的制作材料多样,有金银、玉石、珠宝、陶瓷等。簪花的造型多样,有单朵花、花束、花环等,是中国古代女性饰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云锦: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绸工艺品,源于中国战国时期,以南京云锦最为著名。云锦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提花木机和手工织造,其图案丰富多彩,有线、有线、有云、有山水、有花鸟等,色彩鲜艳,富丽堂皇,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以北京为中心地区形成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包括唱、做、念、打等多种形式,其唱腔优美,表演夸张,化妆和服饰华丽,是中国戏曲中的瑰宝,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扇
以漆为媒,以扇为纸,一半人为,一半天成,流云变换的中式美学,漆扇
调漆色 绘纹路 漂漆扇 做装饰
漆扇
漆扇的技艺来自2000多年前的楚国。漆扇最早外销的时间大约在1790-1830年间,与同时期漆器装饰的家具、盒子外销密切相关。18至19世纪,材质多样、绚烂多彩的广州外销成扇风靡西方,成为上流社会争艳斗丽的时髦配饰。
后由种种原因,漆扇一时不曾登上世界舞台,而现在,漆扇作为传统非遗再次被众人挖掘再次华丽登上世界舞台,设计师和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漆扇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蕴含传统元素的漆扇。这些创新设计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让漆扇在现代社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漆扇艺术与商业结合 一些漆扇艺术家和制作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和推广活动,使漆扇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商家将漆扇艺术与家居、服饰等产业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漆扇相关的产品,实现了漆扇艺术的商业价值。
2023年10月,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宛在民宿联合第二茶世、达雅咖啡共同举办了一场“亲子非遗漆扇体验茶会”,茶会共有25组家庭参加。在活动现场,专业老师向参加茶会的家长和小朋友介绍了大漆和扇子的基本知识,演示了漆扇的制作方法。
2024年3月7日,江西省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组织女教师在分宜镇介桥古村开展“巧手做漆扇 乐享‘三八’节”手工漆扇制作活动。活动中,女教师们在漆扇老师的指导下,各自动手制作漆扇。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女教师们的艺术修养,而且还近距离体验了非遗传承技艺的魅力。
簪花始于汉朝,为古代女子为了吸引男性而出现。唐朝时,出现了有关于男子簪花的记载,并在宋朝达到了鼎盛高峰。
从今天的历史来看,簪花起源于福建省泉州市浔埔村,作为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浔埔女,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为了方便日常劳作,簪花围,大裙衫,阔腿裤成为其标志性的打扮,她们会根据季节,节日的不同簪上不同的花朵,随着女子步伐轻轻摇曳,体现浔埔女的勤劳美。
2008年,福建泉州蟳埔簪花围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初演员赵丽颖让这个世界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走进大众视野,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感受簪花文化,簪花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联合推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的发展,更使从前靠海而生的浔埔女也靠簪花获得了新的收入,同时簪花不应只用来观赏,它体现了浔埔女的勤劳,责任与担当,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更值得人回味与传承。
现如今,随着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发展,簪花也逐渐成为现代年轻人对美好生活愿景的重要工具。
正如那句:簪花少年鬓上,记取一生风光。
还是那句:海风千万里,不如花开四季簪。
云锦始于元,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传统品种有库缎、库锦和妆花三大类。
云锦和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四大名锦。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
南京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时期。
2005年10月,南京云锦“吉祥”牌商标被南京市评为著名商标。云锦成为南京地标即是历史的偶然,更是历史的必然。
一度传统老师傅的过世使云锦的传承青黄不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云锦传承也跟上脚步,积极发展创新产业,从2014年开始,南京已经有不少院校开展过“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云锦专家进校园,传授技艺,招收徒弟,开办讲座,开设云锦设计与制作课程,把云锦创新设计融入日常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与展览。
2015年1月27日,春夏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在法国开幕,中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接受南京吉祥云锦震撼亮相巴黎。
云锦传承在时代的波浪中沉浮轮转,跻身在艺术的缝隙里,镌刻在传承人的心里,传承的不只是记忆,更是一种文化和时代印记,是一个人,一代人,为南京,为云锦传承奋斗一生。
茶观京剧历史 ,看时代更迭
形成期(19世纪中叶):京剧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受到了多种地方戏曲的影响,特别是徽剧和汉剧。经过在北京的融合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京剧的基本样式。
发展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京剧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艺术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京剧表演团体和艺术家,如“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同时,京剧的剧目和表演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成熟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京剧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形成了以“京朝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艺术家为代表的一批经典剧目和表演风格。同时,京剧开始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
变革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产生了一批以现代题材为主的京剧现代戏。这一时期的京剧在内容和技术上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尝试。
振兴与传承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京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京剧的扶持和保护力度,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同时,京剧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比如 现代京剧表演家郑晓东 郑晓东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意识到传统京剧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减弱,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京剧,他创立了一个京剧社团,并尝试将京剧与现代戏剧元素结合,创作了一些新的京剧剧目。这些新剧目不仅保留了京剧的传统唱腔和表演技巧,还融入了现代的故事情节和舞台设计,使得京剧艺术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和需求。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非遗传承与创新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传统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愿我们都能成为非遗传承的守护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