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读书篇

作者:七易
主办方:135编辑器
活动名称:135编辑器全能特训营·主题排版大赛





读书篇


很早就开始读书

所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如今已不知

但是文字成为我的友人

已是不争的事实

谨以此文

纪念过去的读书日记

同时也为自己敲响警钟

应当继续读书





READING

在岛读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是看完麦克·山姆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后的想法。

原文是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的对话,他们相互诉说爱意:

“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

“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诸如此类的言语甚是可爱,便也仿照着写了两句,是很青涩的句子。




第二篇是杨绛这位百年人瑞写就的《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钱钟书先生对于好书会反复读;不存书,存笔记;将读书作为生活志趣。

文中写到钱钟书先生从“审容膝之易安”中取了“容安”,不由得联想到李清照,也就是易安居士取了“易安”。文人之间的缘分穿越千百年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而来,实在叫人觉着奇妙。

我记得周国平先生说过一句话,记得不是很全了。大致意思是,当你从两位大家那里看到相似的语言,你会觉得很惊喜。但你仔细思考一下,你是因为他们的共鸣而惊喜,还是因为你和他们之间的共鸣而惊喜?

我因我和他们之间的共鸣而惊喜。




READING

这天看的是珍妮特·温特森的《欲望》,非常令人动心的诗。

全部看完后我复制了全文,在每一句喜欢的句子后面打上“#”号,然后开始叙述自己的想法,这里放上其中几段。

IMG_3445.jpg

我梦想你。

#这个翻译虽然在搭配上奇奇怪怪的,但是念着念着就觉得再适合不过了。更甚者,可以这样想。我想念你,时候想念,以至于每个夜晚,都梦见我生命的光。

IMG_3447.jpg

但通常欲望是复杂的,是一系列的渴望和需要、希望和梦想,是整个宇宙无人居住的繁星在寻找生命。

#整个宇宙无人居住的繁星在寻找生命。虽然不知道这个比喻对象和被比喻对象的相似点,但是这话说的是在太美。




看了王蒙先生的《雅与俗》,思考颇多。
如果连自己的想法都失去了,那么我就没有评定价值的资格。不要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不要一味地将别人的思想灌输进自己的脑海,哪怕那是多么高尚的也不行,我必须拥有我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毕竟我的阅读是我的阅读,你的阅读是你的阅读,谁都不能代替谁。

百年孤独的客观艺术价值高我是知道的,我希望终有一天我能去体会到,将客观的美化为主观的美。了不起的盖茨比是19年十二月份看的,在一个晚上。什么美国梦的破灭,什么的上流社会在没落的暮年之前的纸醉金迷,什么挽歌,什么绝唱,我都记不起来了(我习惯先看看官方和个人的读后感什么的),读完我记得的只有黛西发出的钱的声音和绿光的破灭。

在我看来,书的好坏是很难评定的。或者说,在各个受众群体之间是有评定角度的差别的。在作家们眼里,好的作品可能得具备高深的立意,能够反映时代的内容等等。在大众的眼中,好的作品可能得具备有趣和高尚于一体。在我的眼中,能让我有所动容有所感触的就是好的作品。雅和俗说到底是人为评定的两种风格。这个分类真的很厉害,作品直接分雅、俗、雅上加俗、俗上加雅,基本可以包揽全部作品了。




READING

关于诗人巴尔蒙特的《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想亲眼见见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看看这世间百态,看看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事物。都是美的。在我眼里,都是美的。因为我只拿我的去看丑恶,我拿我的心去看美。去感受太阳的炽烈或温柔,去聆听花开裂帛的声响,去看问未晞的白露。

去查了诗人巴尔蒙特的资料,看了点生平。确确实实地发现了有趣的东西。诗人巴尔蒙特是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百度是这样说的。窃以为单凭这首诗就足够让他的自称变为世称。太阳的歌手,多浪漫的称呼!为太阳而歌,为自己而歌,我赞颂太阳,我希望成为太阳,我希望成为如太阳一般的人,闪耀炽诚,温暖强大。

阳光已经在慢慢照进来,会越来越好的。天会亮,苦难会有尽头。祝福所有人健康。




看了狄更斯的《一个孩子的星星梦》。
看到这篇文章的一瞬,我回忆起前日巴尔蒙特的那首太阳的歌,似乎大部分的作家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绚丽的自然,笔墨或多或少,用意或浅或深。一如张若虚先生的春江花月夜,真实与虚幻中,有多少美丽!有的赞叹自然是为了将自然作为对比或映衬的对象,即为了凸显人性之美丑。毕竟生而为人,我们所做的一些往往不知不觉地落在人上。再次另外,之所以说大部分,是因为会有一些作家更喜欢描绘自然之恶,但私自认为,所谓穷山恶水,所谓满目寥落,又何尝不是因自然之光景而慨叹,这又何尝不是另一角度的美?只是四时之景不同,而观之又有不同风采、不同感受。却均为慨叹。

文中有一句话:“哦,我的主啊,现在我要感谢您,感谢那颗星星常常开放,收留了那些等待我的亲人!”有此念想,便不会被现实的苦难压折。我看过一句话,我们与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其实岂止隔着父母。活在当下吧。




READING

看沈从文先生的《时间》。

我用今日的得失看今天过的是否有意义,用对明日的期待衡量明天的价值,用对昨日的回顾判定昨日是否需要留存在记忆里。

有时是经历了相似的喜事而迸生出的喜悦,但更多时候,大概是相同的遭际、境遇带来的相似的悲戚吧。另外,“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这句话真是太漂亮了!太适合往往奇遇的少年人了。

先生似乎拒绝“单纯”的生活,想必即使是苦难砌成的环境,沈从文先生也能在其中开出花来。

先生大抵是看得通透了,在这方面,他或许就是那么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人物。

先生会为事实皱眉,看不惯那些愚人的乖张,看不惯聪明人的隐忍。

先生会为理想倾心,执一支如椽大笔,写天下事。

先生在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这篇是李娟先生的《我知道有一个地方,那里一个人也没有》。

我不知道作者谈的是爱情还是自我,但不管如何这篇文章的字句都太好看了,如花似梦。而我更愿意当作对未来的念想。

我知道有一颗心乱了。焦虑肆意生长,黑色的碎片结伴遮掩我的目光。但是,我知道,我能接受所有暂时的结局。

我知道有一张纸,上面承载着我的好些妄梦。我担心纸被雨打湿,模糊的字句越来越不清晰。等再回顾时,我努力弥补也没那味儿了。

我知道一个长久以来的念想。我生时它在那里,死时它也会在那里。荣耀时它在那里,没落时它还在那里。

我毅然向前,越走越快。想起有一天,名叫「总有一天」。它一定是时间的馈赠。

但是还有一天,是「总有一天」的前一天。

我清楚地知道【坚持】和【胜利】之间的关联。知道【努力】和【成功】的充要与否关系。唯有结局,难以预判。

好像每一场感怀,都是真切的感怀。每一次行为,都是不会后悔的行为。




READING

初看顾城先生的《不要在那里踱步》这首诗,觉着是自然而美好的堆砌。细看之下,字里行间全是生活箴言。天黑后守护希望-不要扰乱-感慨梦深-提升能力-收集经验-停止徘徊-告别绝望-期待美好。

柳永说:“少年人,往往奇遇。”我现在正处于未成年和成年之间的过渡带,相信会有更多奇遇。手中想要捉住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混剪,英语,摄影等等都想试一试。想要遍地开花,但也知道这并不容易甚至不可能。试试吧,一直走在路上,也就无所谓扰乱徘徊和绝望了。




周国平先生的《失去的岁月》带给我良多思考。

假装这天仍未结束,假装我的岁月还没失去。而我却依然故我。看过那样多的文字,经历过不少的事情,而我却依然故我。一时不知喜与悲。弃我而去的就是我自己,没放弃自己的也还是我自己。从前的我已成为一个死者,从前闪闪发光的、亮堂堂的、耀眼的我已经成为一个死者了。现在的我灰暗,深陷欲望的淤泥,在可避免的黑暗中沦陷。

因为失去,我才知道我曾经拥有,可也是因为失去,我现在不再拥有那曾经拥有的故事。我所有的付出与不付出也都记录在案,争吵和修好也都记录在案,所有的故事都板上钉钉,我记得与否,它都存在。

汇入大流,有时候倒也没错。隔离人海,一般都没错。并不是觉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也不认为举世皆醉我独醒,只是,选择不一样的,才能体会到更广阔的人生。毕竟,也就活这一生。




READING

浅观易卜生的《无题》。

或许那里 冬尽春衰

又一个夏季 光阴又一载

我只坚信

终有一天你会归来

守着我的许诺

将你等待

或许那里 什么也没有

或许那里 什么都存在

或许那里 云兴晚霞落

或许那里 月升星璀璨

又要过一个冬天 一岁又要过去

我只觉得 明天一定更好

终有一天我会成为耀眼模样

终有一天我会守住我的诺言

将自己等待

等待更好的自己

我喜欢这样慢悠悠向前走的自己




关于傅斯年先生的《心气薄弱之中国人》。

聪明是一种能力,傅斯年先生给聪明下了定义。聪明是切实的,有底气的,而非装模作样。这样的一种能力体现在为人处事上,是这个人的本能。所谓见诸行事。

傅斯年先生生活在1896年至1950年的中国,那段日子着实大概确实有千千万心气薄弱的中国人。若先生见着今日之中国,也许会再从别的地方挑刺,以有担当的文人之姿,针砭时弊。但不会是心气薄弱了,至少心气薄弱的不是大多数。

人总要有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初心,自己的理想的。随便用什么词语定义它,但我知道它就在那里,我知道我一定要到那去。




READING

这天看了聂鲁达的《静一静》。

IMG_1349.JPG

即使我和每一个有这样想法的我没有办法改变战争脚步的行进,没有办法改变当局者的指挥,可是至少静默片刻,暂时消除自己的悲哀,给自己一点时间,一点不去思考苦难的时间。这样苦难的日子里,稍微给自己放松一秒。国与国之间的隔膜,国与国之间的恐吓,国与国之间的斗争,都叫每一个经受的人身上落下累累伤痕。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百姓苦,废,百姓苦。人民是能最切实感受到水之深火之热的人。也许有一天大地会教会我们领悟,这面前焦黑的一切,断壁残垣处处可见,但其中确实有人还活着,也只是还活着。




看了托马斯·克拉克的《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的节选。

IMG_1350.JPG

写作或讲话的机会都避之不及,这是错的。虽然我也对在大场面下的讲话的机会避之不及,不过小的课堂上的讲演和所有只用书写文字的活动,我都爱的不得了。但这两样是为人处事必备的能力啊,还是得好好磨练。




READING

观戴维·威斯格特的《信任,有生命的感觉》的思考:

出于自己的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是危险的,对我自己对我所信任的人都是。由于我需要的是a,我便一直想着从我信任的人身上得到a,可是那也许并不是我信任的人本身具备的条件,我无法从其身上得到a,愈演愈烈,恼人的猜忌和背叛便会蜂拥而至了。

IMG_0920.JPG

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一定会很痛苦。欢乐悲伤都无从分享,突然想到的东西不能转发给那个人,无法在多人游戏模式里共同玩乐,那一定很痛苦。信任有生命,信任需要培养呵护。这是个正反馈,容易越来越牢固或越来越破碎。信任是高尚的,它能让人不再是孤岛。


这是一点浅淡的记录

更多的读过的文字当然不在其中

但这同时也是浓墨重彩的记录

是我在高三依旧没有放弃阅读的凭证

那年任务那样繁重

都没有放弃读书做笔记

今日之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却自甘桎梏在一方屏幕中

实在叫人悲伤

当用微木填沧海



样式来源:135编辑器

图文来源:七易

编辑排版:七易


END




活动信息
活动宣传图
135编辑器全能特训营·主题排版大赛
主办方:135编辑器
开始时间: 2022-05-31 09:10
结束时间: 2022-06-23 12:00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