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之争”引燃了中国服装市场。这到底是大国政治,还是民族主义?我认为都不是,根本原因是市场被道德绑架后引发的市场混乱。
01
除了BCI,没有赢家
因为这场争论,本来没有多少关注的棉花种植业成了热点。
很多人现在都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之一,与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包揽了世界棉花产业80%以上的产量。而中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就是新疆。
但也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中国棉花消费量每年稳定在750-850万吨,占全球棉花总消费量三分之一,而美国是中国进口棉花的最大进口来源,今年以来占中国进口棉花的43.12%。
这意味着美国对新疆棉花的制裁,无论是否面临来自中国官方的反制,都会影响其棉花的对华出口。对美国而言,风险和代价并不小。而中国新疆棉花因受制裁损失了国际市场份额,也是损失。中美两国都不是“棉花之乱”的赢家。
这场纷争对纺织服装产业而言也不是福音。以这次卷入风暴眼的耐克为例,2020年大中华区收入66.79亿美元,仅次于北美区144.84亿美元的收入。
大中华区的收入占耐克全球收入的19%,不到北美的一半,但是大中华区的收入增长远高于北美区——大中华区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6%,而北美区的同比增长是-2%,差距很明显。
也就是说,耐克不得不在两个重要市场中“二选一”。因此,耐克也没有在这场纷争中受益。其他企业的情况也类似,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总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无论是抵制什么,顾客也没有任何受益。尽管服装市场可替代的选择很多,顾客也有权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商品,但是选择范围缩小总是潜在损失,而不是收益。
至于所谓“民族主义”者烧耐克鞋的行为,那是单纯的愚蠢——你烧自己的财产,白白损失而已。
当然,并不能说这次事件没有潜在的受益者。这两年全球棉花产量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事态愈演愈烈,影响棉花期货市场、上下游企业股价等资本市场,总会有人浑水摸鱼。
目前为止,唯一的赢家是BCI,即总部设在瑞士的“良好棉花发展协会”。这是一家非政府且自称非营利的组织,也就是NGO。
以谈钱为目的地市场中出现了不谈钱的“圣徒”,本身就是很可疑的,BCI也确实可疑。
02
BCI的翻云覆雨
BCI和新疆棉花的关系并非始于这次“强制劳动”的指控。2012年,BCI提供了新疆棉花种植业“不存在强制劳动”的背书。
难道2012年“不存在强制劳动”的新疆棉花种植业在经历了近十年后反而倒退了?这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新疆缺乏采棉工人由来已久,自八十年代初大量外省农民工在棉花收获季的八月下旬到十月下旬入疆年年都有。历年的公开报道都可以查到,2008年新疆棉花大丰收,百万采棉工入疆是最高潮。
但是,这种季节性用工的不稳定性、高成本,棉花种植业者会寻求替代。新疆的地理环境适合大型农机具的使用,机械化是首选也是顺理成章的。
早在1996年,新疆建设兵团就投资了3000万元,实施“兵团机采棉引进试验示范项目”。2011年,兵团机采棉面积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0%左右,还提出了3至4年时间在全兵团实现机械化采棉。
这些都是可以找到当年的公开报道的。当时也不存在涉疆问题的国际关注,这些消息应该可信。2012年BCI提供了“不存在强制劳动”的背书,并不意外。
七、八年之后新疆棉业的机械化程度没有进步,反而要倒退到“强制劳动”去解决几十万人工的巨大工作量了?采棉机械化涉及到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配套机械,这些投入都是沉没成本。弃之于不顾,而去搞“强制劳动”的落后生产方式?显然违背常理了。
因此,BCI从背书转为指控,是缺乏说服力的。但是,凭借着道德绑架的垄断地位,被指控的新疆棉花种植业者无法自证清白。这也是此次事件的难解之处。市场有甄别价格、质量的机制,却没有对这种道德指控的验证能力。
而这就是BCI这类NGO垄断权力的来源——它们不受市场机制的约束,不承担行为的后果,却凭借道德绑架的“超然地位”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03
BCI,危险的新型垄断
BCI于2009年注册,是一家很年轻的NGO。它的前身是脱胎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仅仅十多年时间,就在产业链复杂、专业性很强、地域分布很广的棉花种植业树立起了生杀予夺的权威,成长速度之快、跨界之大令人惊讶。
表面上看,BCI的运营理念、运营方式人畜无害。BCI的官方宣传是“致力于与广泛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从棉田到供应商、制造商和品牌商,通过将良好棉花发展成为主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宗商品,来转变全球范围内的棉花生产方式”。
它制定了一份《良好棉花原则及标准(P&C)》,提供了“良好棉花”的全球定义,并包含了适用于世界各地棉农的社会及环境标准。企业自愿加入BCI,并接受认证。当然,加入该组织、接受认证都是企业自愿。理论上讲,不参加该组织也不会有什么直接的后果。
但是,当BCI发展壮大后,其影响力足以左右行业的风向。它的所谓《良好棉花原则及标准(P&C)》事实上成了市场准入标准,其非官方、非营利的超然地位增强了它的公信力——人们总是倾向于信任这种超利益的机构。
这是一种无形的垄断,既不是行政垄断,也不是市场垄断,而是垄断了道德话语权干预市场。
所谓《良好棉花原则及标准(P&C)》并不是传统的商品质量标准,而是包含大量环保、劳工条件的“道德标准”。这看上去也不错啊,满足了很多人的心理需求。
然而,这套道德标准控制了行业准入,赋予了BCI极大的权力,却不受到市场机制的约束。这是一种危险的新型垄断。
04
BCI的无差别打击,是对市场自由的践踏
市场是用来交易的,所有的市场机制都是在交易中发生作用。离开了交易,市场机制无法约束参与者的行为。
“非营利”却活跃于市场的BCI不参与任何交易,它和成员缔结的契约并不是双向约束的商业合同,而是单方面赋予BCI任意“评价”其他市场成员——所谓“评价”实质上就是市场准入。这一“评价”行为的后果也无法用市场机制衡量。
BCI为成员提供了多少效益、它多大程度地实现了所宣称的“公益目标”、它的行为后果是否公平合理,都不能用价格或利润来衡量。没有交易,市场机制约束不了BCI的行为。
不受约束的玩家,总是其他玩家的祸害。BCI引发的“新疆棉花事件”非但无人受益,而且制造了显著的不公。
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仅采摘一项就可以折算为人工高达六十万人的劳动量。其中有多少是所谓“强制劳动”?BCI给不出答案。
而BCI对市场的干预,却是对整个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业的打击。多少无辜者因为BCI的指控蒙受了损失?——显然,BCI也不敢说新疆的棉花产业都是“强制劳动”的结果,因为那根本不现实。
但是它的“评价”却是无差别打击,完全背离了市场的游戏规则。甚至比此次事件中所谓“民族主义”者的抵制行为更没有理性——“民族主义”者的抵制至少还会对企业行为进行甄别,而不是盲目扩大打击面。
BCI之流的横行,是对市场自由的践踏。
05
市场不应被道德绑架
BCI的横行,是意识形态泛道德化绑架市场的后果。
市场当然有自身的道德属性,和交易相关的商业道德是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但是,市场机制的道德约束力也仅限于此,就像篮球裁判不能给足球吹哨。
市场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实现全面提高人类道德水平的宏伟目标,也不是各路“主义”的宣讲台。让市场机制承担力所不及的责任,只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在这场新疆棉花之争中,很多人批评了“民族主义”的过激言行是对市场的道德绑架,这无疑是明智的。但是,对BCI之流的环保主义、福利主义对市场的道德绑架,却没有同样的警惕。市场不应该被“主义”的道德绑架,任何“主义”都应该停留在市场之外。
新疆棉事件之后,李宁趁机涨价,”国潮“变“国嘲”
随着近日来的新疆棉事件之后,国产品牌纷纷站台。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酵之后,甚至有网友发言:【买不起耐克,一直买安踏这类便宜一点,质量还凑合的。现在这么一折腾,安踏、李宁借此崛起了,开始涨价了!以后得关注更低端的品牌了。】
国货割韭菜大赛正式开始,自从新疆棉事件后,耐克、阿迪被全民抵制。
而反观,国货之光的李宁、安踏却涨价加大,而且目前已经有苗头了。
原本的李宁产品主要集中在300元以下,与安踏差不多,而阿迪达斯的价格主要集中在600-899元,这是中高档段位。
而反观现在李宁的一些中高档鞋,有很多价格也到了上千元甚至几千元。
在李宁的价格涨上去之后,不少消费者逐渐开始不买账,开始抱怨李宁的价格涨得太快了。
举个例子,我收藏的鞋子,本来想说要不支持一下国货吧。
然而,结果晚上再次点进去看的时候,价格直接劝退我,这是在开什么玩笑呢?
真的不敢说话了,这没错吧!是中国李宁?
其实李宁在近两年之所以会涨价涨得那么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附加值。
这其中包括宣传推广、炒作营销,国货之前一直更多的是埋头生产,相对以质量取胜,但是设计感不足。
而李宁一直在忙着增加产品的设计感,这样的话就能够获得高附加值,所以李宁价格的上涨也是和其紧跟潮流的设计密不可分的。
特别是时装周亮相之后的中国李宁。
不得不说,目前的李宁已经涨价了很多了。
这一点,根据市场供需规律去分析即可得知,竞争对手被打压、需求减少,李宁、安踏等品牌的需求必然提升,如果产能跟不上来,加之品牌营销策略转变,涨价几乎是必然的选项。
在李宁还不怎么出名的时候,一身衣服基本上加鞋1000元以内,而现在一身李宁加鞋得2000元,甚至3000元。
当然有的人就会说有便宜的啊,但是,作为消费者买衣服为什么一定要只挑便宜的买?
作为消费者,本身的审美变化不会太大,每个人早些时候买的衣服和现在买的样式的变化,并没有达到天差地别的地步。
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这类运动产品的购买,质量是一方面,其实更为看中的就是产品的设计感,说白了,越是“潮”的就越贵。
因此,只有当高价格成为一种常态,获得潮人的认可的时候,才可以算得上真的“贵”,而其贵的潮品,也代表了消费者对这波新品的认可。
而这些新品就是带动李宁其他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李宁自从中国李宁这一系列之后就价格一路水涨船高,而一个品牌只要火起来就会有品牌溢价。
就和AJ一样,很多人最早买AJ就是当普通鞋穿的。随着耐克的品牌溢价越来越高之后,虽然一双AJ对普通人来说并非消费不起,但是当品牌溢价超过一定尺度之后就会让人觉得不值得。
我想,很多人的家庭教育,从小的教育就是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只是觉得打着爱国的旗号涨价,吃香太难看。
现在这个格局就像一个三线明星看到奥斯卡影后落魄了,想趁机红一把的感觉。
不知道该讲得物还是李宁,年前买的三百出头一双鞋,现在直接涨价涨到九百多……(关键舒服度那些也不怎么样,现在发现好像还仿别人的款)
我们应该抵制那些污蔑新疆棉的国外品牌,但不代表我们要抵制所有的国外品牌,更不代表我们就要支持国产品牌恶意涨价。
那些趁机提价的国产品牌在我看来和黑心商家没有区别,根本不配得到国人的力挺。
俗话说的好,“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李宁在爱国的时候,也别在学习和模仿中丢失了自己。
有网友嘲笑李宁:【嘴上都是仁义,心里都是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张萌转发文案引发网友热议,她表示“太好了,之前囤的李宁该涨价了”。
所有的品牌都基于信用的保证,如果你把大家的爱国情绪成为你赚钱的机会呵呵呵,那么必会失去宝贵的品牌力保证,除了原材料上涨的通货膨胀因素之外其他的涨价不接受,国货那么多也不是非李宁不可,找找你可以找到替代的。
如果涨价,不惯他的臭毛病!
安踏、361,匹克都有好产品不要害怕,国货崛起必然是百花齐放,绝不是一只独秀。
写在最后想说的话:
国货品牌是要支持的,但是也要看国货品牌是否懂得商业的本质。
因为国货品牌不能够完全代表意愿,国货品牌的最终落脚点是品牌、是商业、是利益。
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正是因为有外人的存在,亲人才更像亲人。
希望,那些借此新疆棉机会的国货涨价品牌,吃相不要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