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三代江苏师大人的梦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报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活动名称:“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决胜小康:三代江苏师大人的梦


无论顺境逆境,奋斗永远不止。因为内心对于梦想的坚守,决胜小康路上,我们才充满憧憬和笃定。不同时代的人所坚守的梦想也不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见证江苏师范大学三代人在圆梦路上的故事。

01


代代家国梦,常怀希望心——隋光

他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亲历共和国的诞生,见证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和平年代,他是我校的模范教师,离休之后,他以助学助贫为乐,帮助一大批大学生走出贫困,拔掉穷根。

他是我校97岁的离退休教师隋光。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26岁正在学校捧书研习的隋光接到“上战场”的通知,随即奔赴一线,以第九纵队指导员的身份,带领战友冲锋陷阵。

和平到来,隋光褪去一身戎装,转身投入到教育一线。作为我校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教学经验丰富的他深得学生的喜爱。


从上世纪80年代离休后,隋老和妻子一直居住在几十平米大的小公寓里,至今陈设简单,生活极其朴素。闲不住的隋老,开始寻找和联系贫困大学生,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老人常常能收到受助学生的来信。每次信件一到,隋老就赶忙拿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读信,每当看到一批批受资助学生顺利毕业,找到了好的工作,为国家社会持续做出贡献时,隋老满脸洋溢着笑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隋光:我出身战争年代,深知贫困的滋味。因为教育,我接受了新的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解放战争,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能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这一代人最大的愿景,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02


“薯”圆小康梦,奋进新时代——潘映铼

小紫薯,大作为,你可知一颗紫薯究竟有多大能量?在徐州睢宁县柳林村,这里正在掀开一幅紫薯扶贫的生动画面……

柳林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没有任何产业富民项目,基本没有集体收入,村民生活十分贫困。2018年我校人事处潘映铼老师刚被派到柳林村时担任第一书记时,眼前的难题一大堆。



潘映铼积极联系专家,对柳林村的产业发展进行研判,并把我校长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甘薯产业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在了柳林村。

在此基础上,潘映铼引导村集体成立农机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多方筹集资金230余万元,用于农机购置和土地流转。

2019年10月,柳林村的近40亩紫薯喜获丰收。柳林村紫薯因口感好、品质佳受到消费者青睐,柳林紫薯还作为展销品走进了第三届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

现如今,柳林村紫薯的亩利润达6000元,超过了以往种植花生、小麦的一年的经济效益。柳林集体经济收入也从原来的不足2万元,到今年超过了40万元。

鼓口袋更要富脑袋。为了提升当地基础教育水平,潘映铼还联系开展教育结对共建。现如今村里家长里短聊得是孩子上学,比的是教育投入,无形间形成了崇文尚智的良好村风。

小康梦,今朝圆。潘映铼带领柳林村真正实现了脱贫摘帽,村民们更加坚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潘映铼:两年的挂职生涯,我和柳林村村民们成为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我们共同的梦想就是早日实现脱贫,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作为后方单位,我们江苏师范大学精准扶贫的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助力更多地区实现精准脱贫。


03


青年扶贫梦,前途似星海——推普脱贫实践团

向深度贫困宣战。从云南怒江州福贡县,到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古村落,从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再到贵州苗岭山脉深处的深度贫困自然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两年,我校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推普脱贫实践团的大学生们正在把主阵地延伸向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山连着山,路隔着路,他们正在从事迫切且艰巨的推普脱贫工作。

2018年暑假,贵州苗岭山脉深处的打召村迎来了一只特别的团队。打召村99%的村民为苗族,日常交流只会使用苗语,语言不通成为他们走出大山的第一道难关。

实践团刚到打召村时,根据打召村发展特点,他们选取找工作、购物、餐饮、问路、购票、就医等日常生活的常用场景进行调研。针对性地编写了《普通话基本用语100句》教材,针对该村有外出务工能力的80位青壮年一对一辅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谁知培训结束后不久,一位名叫莫小黄的村民,就在邻镇上找到了一份日薪180元、包吃住的泥瓦工工作。

车子开不进山区,那便背靠悬崖,沿着崎岖山路走进去。蚊虫肆意叮咬,人手一瓶驱蚊水挺过去。村里缺少热水,少吃一顿泡面忍过去。他们常常克服着水土不服和晕车带来的不适,坚持进行调研和教学工作。

实践团推普脱贫的故事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跟踪报道,成为全国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实践团:决胜小康路上,我们青年大学生也应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推普脱贫也是我们的梦想。这项工作固然辛苦,但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唯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唯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千百年来,中国得以从反复的磨难中挺过来,靠的就是中国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梦想所生出的希望。

总书记寄语青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脊梁,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图片:严旻雪 刘靖雨 郭慧敏
封面:严旻雪 刘靖雨
文案:魏榕 张忠南 姜霞
排版:雷沛雯 李雅龄
策划:吴向裕 刘靖雨 严旻雪 

魏榕 郭慧敏 雷沛雯
指导老师:赵悦


江苏师范大学第十届校园网络文化节由“中国移动”全程冠名赞助

特别鸣谢“135编辑器”对新媒体大赛的赞助支持



活动信息
活动宣传图
“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开始时间: 2020-05-13 14:10
结束时间: 2020-05-31 23:59
热门参赛作品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