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心圆梦,决胜小康

作者:敬文之家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活动名称:“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决胜小康






十几年前,总体小康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现在,已然成为现实;

过去,全面小康是人们心中的奢望,

如今,即将顺利达成。

梦想有时太远,远得让人不敢多想,

有时却也很近,近到伸手就能触碰。

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人一份力量,

决胜小康,圆梦中国,

幸福美好将注入人们生活的边边角角。


当一个梦想安顿于千家万户,我们每个人都是前行路上的基石。冲刺小康,敬文学子愿为之付出,不仅在思想上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是在志愿活动、支教实践的行动中为圆梦之路燃薪。


01

校园,梦想起航的地方  

代表人物—夏智慧


中共预备党员,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17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


曾获江苏省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会团队金奖


多次荣获公益实践奖学金


多次获评“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志愿

苏小敬: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是“象牙塔”一般的存在,大学生也只需要“埋头苦读圣贤书”,而你却选择了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并把它当作了人生志向,能说说你的出发点吗?

夏智慧:初入大学时,我还没有从高考模式中完全转换过来,也是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学的人。但是在书院素质教育的引导以及导师和学长的鼓励下,我开始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积极申报各种学生组织,踊跃参加书院和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是敬文书院让我明白了青年的生命正在于拼搏和探索。一年之后,我选择了留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我看来,志愿活动不仅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还能磨砺青年志愿者的品质,锻炼实践能力。通过志愿活动,我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个体可以走出去,看见更加广阔的世界,在帮助他人圆梦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行列,帮助他人完成点滴的小事,我越发相信集体的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愿意行动起来,个人梦、中国梦没有什么是我们实现不了的。

苏小敬:如今你已经因为这些志愿服务收获了许多荣誉和认可,是不是以此为荣?

夏智慧:奖励与荣誉是对我付出的一种肯定,但其实“被人需要”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除却我生来固有的较强的共情能力,我想也是因为自己一路走来所受的来自书院、老师以及众多朋友的恩惠无数,所以才更能理解困窘中的人们的迫切需要。实现个人梦,中国梦,一个人都不能掉队。社会帮助我,我也要回馈社会,十几年的学习教会我的不仅仅有书本上的那些知识,还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分享与奉献的精神。用我自身的微薄力量,为他人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让‘爱之链’永远延绵。这一直是我的梦想,做志愿服务,也是我圆梦的过程。既往光彩不必多言,未来的日子还是要怀揣初心与热血,朝前方行进,步履不停。

02
扶贫一线,梦想交织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而要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则应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向扶贫一线地区的人民进行定向的教育、物资等支援。 

近几年,来自敬文书院同心圆支教团的少年们,满怀着憧憬,踏上了前往甘肃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嵯峨镇中学等地的支教圆梦之行。大山深处,是国家决胜小康的扶贫一线,也是志愿者与孩子们梦想交织的地方。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支教队员们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补足基础,或拔高提升,或预习新知,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而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有所成长,逐渐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便是支教队员们最大的幸福。

代表集体—同心圆支教团

“同心圆”公益支教育人项目是敬文书院开展的特色项目,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其育人情况。此项目着眼于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赴苏北农村、西部山村、台湾乡村等扶贫一线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公益支教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同心圆项目组已成功获批教育部对台交流“孔子行脚”支教项目,由同心圆志愿者们组成的“GLOWING”海外支教团也先后获省十佳团队、全国优秀团队。此外,在第三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我校乡村振兴支教项目获金奖,成为唯一获得金奖的高校项目。

苏小敬:所谓“支教”,支援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教育,更是思想与眼界的深层教育,你们在支教的过程中,给孩子们带去了哪些东西呢?另外,“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你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又获得了些什么呢?

同心圆支教团:虽然短短的十天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是我们依然用尽全力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希望能引导孩子们走出贫困,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也无愧于自己当初报名参加支教的初心。支教时,我常思考我应不应该通过某种方式引导他们走出大山,离开他们生活的黄土地,去我认为更广阔的天地打拼。在后来开展的心理团辅活动中,我给每位到场学生分配了一个身份,让他们讲出自己对于整个星球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令我惊喜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有理有据地讲出理由,并且每一位学生都在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我明白了每一个人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独立体,有独立的思想、选择与梦想。也正是每个个体不同的思想和追求,汇聚成了宏大而绚丽的中国梦。

苏小敬:众所周知,支教的环境是非常艰苦的,尽管你们作为学生支教团队只停留了短短几天的时间,也还是遇上了一系列的困难。那么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呢?

同心圆支教团:支教之行,收获之多,远胜言表。夜里伏案备课,窗外繁星点点,仿佛在照应着我们的付出。经过那半个月的洗礼,我们每个人的双眸中都迸发出精光,向着更好的自己前行。通过支教,我们也许未能给学生们带去多么丰厚的知识,但我们希望我们的爱能跨越800公里,同他们汇聚,为他们的奋斗努力助上一根木柴。总之,此次支教之行既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圆梦之旅,也是另一个梦想的开端,那个梦想关乎我们,关乎那些孩子们,也关乎这些的地方,更关乎我们美丽的祖国。


招生现场
深夜备课


书法课
实验课


03
研支团,梦想开花的地方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写给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与自身信仰的召唤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奔赴西部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篇章,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为偏远地区的百姓带去希望。

代表人物—仇玉丹


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1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


多次荣获公益实践奖学金


参与邳州市“向日葵读书点”支教、泰国清迈支教


参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儿童“U-G-P阅读成长协同计划”》项目

苏小敬:很少有人会选择以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的形式进行保研,那么你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你觉得研究生支教团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仇玉丹: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是对志愿精神的传承,对青年使命的践行,也是对自己支教理想的追求。青年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中间力量。青年有责任,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会进步。青年的使命担当跟随着党的步伐与时俱进。而对于当代青年,为国家决胜小康的战役而奋斗,奉献自己的力量就是他们的使命。这映射到师范专业的青年学生身上,就是他们的支教梦。他们希望能尽最大可能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带来一些改变,做出平凡而不平庸的贡献,也为日后作为人民教师更好地奉献祖国作准备。

苏小敬:参与研究生支教团,将要面对许多未知的困难,逐梦之旅似乎充满了坎坷,你做了哪些准备呢?

仇玉丹:心中有爱,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胸襟。在敬文学习生活的这几年里,我想我已经初步完成了这样的成长。但我相信,面对实践、支教生活中时时刻刻充满着的各种问题与挑战,认真解决每一项困难,都能使我们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促使着我们去不断发现更无畏、更强大的自己。“既来世间亦应如春之田野,绿就绿出个样子,有地基为何不盖大厦、有丝线为何不织锦绣、能为木为何为草、能成海为何做溪?”新时代的每一个年轻人都需要敢为人先的担当与勇气,有不断逐梦的意志,同时,也应该有一份投身祖国建设的豪情壮志。


04

抗疫,梦想延伸的地方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解决“最美逆行者”的后顾之忧,发挥我院卓越师范生的作用,敬文书院迅速启动疫情防控“护航计划”,为有需要的6位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学业辅导、心理疏导、防疫科普等“多对一”云辅导,开启“线上陪伴”模式。

志愿者们制定了“N对1”式的“私人定制”云辅导计划,即志愿者们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分别负责每名学生的不同课程,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备课、上课。视频学习、画图演示、连麦问答……课堂内容十分丰富,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也很高,几日下来,小老师们的课堂驾驭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疫情期间,敬文书院牵头举办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举办的“青春云战疫”系列活动,以演讲、绘画、摄影、诗歌等形式表达对疫区人民的祝福、对一线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对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精神的弘扬。更有许多学生党员主动投身当地的抗疫志愿者队伍,展示了敬文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摄影

书法

疫情期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与病毒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敬文的青年们在此期间勇于担当,积极贡献,深刻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也正是全国各代人民的家国情怀,共同促进了“中国梦”的产生与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有千万个小梦汇聚成的大梦,才成就了这个国家的腾飞和光荣,这个大梦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决胜小康,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至为重要的一环。一代又一代的敬文学子在“守正出新,自助助人”的院训引导下,将自己的青春与梦想投入到志愿活动和扶贫一线的支教行动中,既完成了自我梦想的实现与升华,也将梦想的种子埋进了孩子们的心中,埋进了那些贫瘠却充满生机的土地。当这些种子开花结果,决胜小康便已近在眼前,“中国梦”的圆满便也指日可待。




END


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之家

策划丨徐昊 吴允文

执编丨王瀚若 林星彤

编排丨刘君玲

制图丨陈子蔚 刘畅 王一波

江苏师范大学第十届校园网络文化节由“中国移动”全程冠名赞助

特别鸣谢“135编辑器”对新媒体大赛的赞助支持



活动信息
活动宣传图
“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开始时间: 2020-05-13 14:10
结束时间: 2020-05-31 23:59
热门参赛作品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