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检察院:即时通信平台成为侵犯公民信息主渠道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9月11日电(记者 詹奕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政法机关的打击重点。广东省人民检察院11日通报称,仅东莞市检察机关2014年以来就批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802件1412人,相关案件出现即时通信平台成为犯罪主渠道、APK反编译工具扮演“神助攻”、内部信息遭“内鬼”泄露等特点。

  QQ、微信、淘宝、伪基站等是犯罪分子窃取公民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中QQ平台在不少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办案人员形容说,“身份证信息群”等正成为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的“聚集地”,QQ邮箱成为信息传递的“快递员”,培训类QQ群成为犯罪主体的“捕猎器”,曾有一名犯罪嫌疑人通过QQ群购买到3589条银行卡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相关案件显示,不法分子可通过加密安卓系统的APK文件来防止他人反编译,绕过360杀毒软件后以短信抵达受害人手机。受害人点击短信内病毒链接后,手机信息资料会被发送到犯罪嫌疑人手机上。不法分子由此窃取到受害人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再提供给同伙去盗刷。

  不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是“内鬼”作案。东莞市某派出所警务辅助人员陈某球和周某盗用民警的数字证书,登录公安内部信息系统和查询系统等查询公民相关个人信息达44808次,并将信息下载后以每条信息10至20元不等的价格在网上销售。

  “两高”司法解释已明确,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认定“情节严重”的数量、数额标准减半计算。办案检察官表示,这一规定降低了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内鬼”的入罪门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阅读数

用户评论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