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内容创业领域的另一股洪流
来源:i黑马 本文由老鹰基金(微信ID: eaglesfund)授权i黑马发布。
都市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生活,淹没了人们阅读、品味的时间;疲惫不堪的生活压力,也促使着人们去找寻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短视频作为内容呈现的新形式,凭借其比文字图片更加动态、简洁的形式,成为内容创业中的新风口。
1 短视频的火爆来源于其独特性
今日头条拿下中超联赛短视频版权,同时还宣布投入10亿元补贴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腾讯的芒种计划2.0中有10亿现金补贴将集中在原创和短视频内容创作者上;这段时间中,各大巨头纷纷将目标锁定在短视频领域中,正是希望可以借助短视频来增强自身的用户流量,实现品牌的宣传和变现。
对于个人而言,短视频是打造个人IP属性的不错选择。相比较文字、图片等等其他的表现形式,短视频往往会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人们总有表达和被认同的需要,当短视频实现了情感的沟通时,用户将产生很强大的用户粘性。同时短视频是更易推广的传播方式也将助力个人IP的打造。
对企业而言,是不错的品牌营销工具。企业可以借助其用来宣传自身品牌或者推广自己产品的途径。比起微博与微信的文字配套攻略,在短视频更能更好地实现品牌多维展示。与此同时,短视频作为具有强娱乐属性的UGC平台,其上的相关原创内容,品牌若能善加挖掘,便能轻而易举地借力传播。
而从市场情况看来,现今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泛娱乐领域的内容,美食类节目也在批量化产生,同时也已经有从泛娱乐领域的创作者向旅行、财经、汽车等垂直类领域转型,以及寻找空白垂直领域的新入局者——处于媒介升级大环境下,众多垂直领域还未产生头部IP,这对于短视频制作者们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2 导流催化出更加强烈的变现
截至2016年10月,美拍的视频观看量超过79亿,美拍的月点赞数达46亿次,互动次数达到1.5亿次;另一短视频新贵快手宣布目前平台上每天有5000万人使用频次,平均时长超过40分钟,这也支撑起其100亿元的估值。
在内容行业,商业化无非有两条路径:流量和IP。对短视频而言,商业化则往往是前者。相较于长视频,短视频较难形成内容的习惯性消费,特别是纯UGC视频因为生产条件和过程的不稳定,可能较难出现IP,内容本身的变现能力并强,流量变现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做短视频行业终究还是要建立商业模式,仅为了流量而选择垂直方向是无法长久的,所以第一步就要甄选门类,选择容易建立商业模式的门类。
对于短视频的生产者来说,目前已经有三类变现模式:
变现模式之一,广告植入。一方面,把品牌活产品功能巧妙地融入到短视频中,不仅能够营造清晰的消费场景,还能避免硬广给消费者带来的反感情绪。另一方面,由于短视频制造周期快速,也能够灵活地配合广告主的整体营销调整。
变现模式之二,电商营销。这是更多的短视频生产方正在采用的模式。凭借「短视频+电商」的模式,知名短视频自媒体「一条」,估值突破2亿美元;「淘宝二楼」也曾凭借一条鲅鱼水饺制作视频,在淘宝两小时卖掉20万只鲅鱼水饺。
变现模式之三,付费观看。从严格意义上看,许多平台等赞赏功能,并不能成为付费观看,这种非强制付费,目前并不构成内容生产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短视频领域,付费观看还是只是刚刚开始。如果考虑到前期传统视频网站培养的付费会员习惯,短视频的网红经济效应使得内容生产者向用户直接收费成为可能。
3 对短视频创业者的建议
内容为王仍是内容创业的真理。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内容为王的捷径之一是快速建立鲜明的个性化形象。
个性化形象一般都具有三个特征:有趣、有情、有料。找准独特的趣味性行业,满足人们对行业的好奇心;同时将干巴巴的介绍与情感相结合,进而产生共鸣;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让用户有所收获。从而打造一个鲜明的个性化形象。
当然个性化的好内容还还需要找到人群吻合、气质搭调、变现成熟的分发平台。现阶段分发渠道众多,成为不同人群消费短视频的入口,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C端流量的分散,平台型的行业格局未定,未来会有一个较大的流量平台、分发平台出现。
短视频的商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已经看到一些品牌和商家将投给纸媒和电视媒体的广告转移到短视频上,未来无论是C端的消费还是B端的合作都会往短视频方向走。
当然最后一点是许多内容创业者难以做到的——坚持。一如电视大师卓别林所说:「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偶尔的一篇爆款虽然可以带来暂时用户量的提升,但是长期来看只有高质量内容的持续性输出才能真正打造出短视频行业的IP。
在内容创业风起云涌的的时候,短视频作为重要组成也正迎接着风口,在这个风口上究竟如何起飞,谁又将能够起飞都还是未知,但是这个风口注定将打造出一大批个性IP。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阅读数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