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推出短视频APP“超有梗”

大佬们似乎都迷上了推出独立短视频APP。

曾说过“短视频不是重点”的陌陌,在一个月内接连推出了两款短视频APP。虽然还没有进行大力推广,但不少公会已被“拉拢入伙”。

定位于“问答短视频”的“谁说”,主打“玩梗”“配音”的“超有梗”,这两款APP走的道路似乎天差地别。那么,陌陌此番入局短视频,是认真的吗?

d4e67c225904449281c35d82f6bfba3e.jpeg

陌陌再推短视频

7月9日下午,陌陌官方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然后在群里发布招募信息,为一个全新的短视频APP“超有梗”招募短视频公会。

据了解,面向公会招募的短视频内容将会发布在“超有梗”上,而不会嫁接到陌陌APP。由于消息来得有些突然,不少公会表示疑惑,甚至有相关业内人士怀疑“超有梗”是不是就是之前刚刚被爆出来的“谁说”,但很快被官方否认了:“不是谁说,这是另外一个。”

据场妹拿到的一部内部资料显示,“超有梗”的介绍为:“我们是‘陌陌’公司新研发的一款搞笑配音短视频应用;应用主要玩法:用户使用平台提供的一段短视频片段,自己加上有创意和脑洞的配音,生成一个全新的有趣短视频。

grey.gif

在招募要求中,“超有梗”的标准是“有幽默搞笑作品创意能力,有在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有幽默搞笑短视频作品优先;配音专业学生or配音爱好者,声音条件优秀,有配音作品优先......”显然,这是一款以“配音”“搞笑”等为主的短视频APP。

场妹进一步了解到,“超有梗”同样推出了补贴政策,对达人作品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不同的补贴:SS级,补贴200元;S级,补贴100元;A级,补贴80元;B级,补贴50元;C级,补贴0元。

但各家平台参与的短视频烧钱大战中,“超有梗”的补贴并不算很有竞争力,不过相对于其他平台用播放量、点赞数、精选等来进行评级,“超有梗”在平台试运营期间,评级的标准只是内容质量。

场妹进入“超有梗”APP之后,发现目前的页面十分简洁,只有“首页”“拍摄”“个人主页”三个频道。首页的短视频展示采用的是信息流的方式,而不是抖音式的竖屏沉浸式。这些短视频大多是影视剧片段,用户可以根据视频的场景进行配音再创作,从而输出一个新的视频。

grey.gif

每个视频的右下角都有“跟拍”的按钮,可以选择同款视频素材进行再创作。而在“拍摄”栏目下,会提供更多的视频素材,可以先听一遍原声,但开始录制的时候视频原来的声音会被隐去。一条视频可以添加多条音轨,也就是可以实现“配音+背景音乐”。

“目前没有发现可以上传素材的地方,只是单一的平台提供的素材。”某公会负责人告诉场妹,认为“超有梗”现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毕竟如果只能根据固定的素材进行创作,局限性比较大。

左手“谁说”,右手“超有梗”

“超有梗”和“谁说”的开发商都是天津合尔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陌陌出资5000万成立的子公司。一个月内,这家公司连推两款短视频APP,似乎昭示了陌陌的短视频野心。

陌陌对于短视频的布局并不晚,2016年就推出了短视频功能。但在以社交为主的陌陌上,短视频似乎还是为社交服务的,比如“同城视频”“附近的人”等板块,视频下方都会显示距离。

今年,在召开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时,陌陌CEO唐岩表示陌陌已有的短视频的定位是帮助建立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社交仍然是核心。

因此,陌陌短视频没办法承载的内容和玩法,可以借助独立的短视频APP得以实现。

“谁说”于6月初正式亮相,定位为“问答类”短视频APP。打开“谁说”之后,上方是“推荐”“关注”两个入口,呈现方式是竖屏沉浸式的视频,只不过在视频上多了一个问题,而视频内容则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问答。

grey.gif

问题下方还有其他精彩回答的入口,可以看到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如果还不过瘾,右下方还有“跟答”按钮,点击即可进入视频录制页面。

同抖音、微视等短视频APP类似,“谁说”提供了多种滤镜、贴纸的玩法,只不过谁说将贴纸设置为“加戏”。

场妹在主页看了几十个视频之后,发现这些视频的内容比较简单,录制的画面都是直视镜头,不像抖音的“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不像快手“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谁说”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而且更像是脱口秀舞台

从定位、玩法来看,“超有梗”和“谁说”显然天差地别,可以说是针对不同的垂直领域;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两款短视频APP作为陌陌推出的产品,依然带有浓郁的社交属性,“跟拍”“跟答”等等玩法让创作者与用户之间可以更加直接地产生互动。

从同质化到多元化

短视频行业还有哪些可能性?还有哪条赛道没有饱和?

场妹发现,大佬们在今年格外热衷于推出独立的短视频APP,不再满足于将短视频作为边缘化的功能。

首先是腾讯复活微视,接着迅速推出下饭视频等多款短视频APP;微博推出“爱动小视频”、百度推出“Nani小视频”“全民小视频”、爱奇艺推出“吃鲸小视频”、淘宝推出“电流小视频”......

grey.gif

虽然,这些短视频APP在目前看来并非都是承载了多大的野心,或许有相当一部分是将短视频作为必备的抢流量工具之一。做不做得好可能还不是很重要,但没有布局就会落人一步了。

场妹还发现,随着抖音的崛起,春节过后有不少新推出的短视频APP都选择了跟抖音类似的道路,比如微视、Nani小视频等都倾向于招募“抖音风”的短视频内容。一时之间,竖屏沉浸式的短视频不再新鲜,舞蹈潮流类的短视频不再罕见,同质化十分严重。

那么,新入局的玩家还有机会吗?随着“谁说”“超有梗”等短视频APP的问世,短视频APP从同质化走向了多元化。我们看到了短视频行业蕴藏的新商机,也看到了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广阔,除了舞蹈、音乐等娱乐表演内容之外,短视频APP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阅读数

用户评论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