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完成不感兴趣的任务
有的人走路,在起点的时候定位好终点,设计好路线,然后就开始低头狂走,再也不肯抬头看一次。
之前讲过一个故事,是我们老板对程序的看法。老板说,有些人觉得把程序开源,就会有好多人帮你找bug,然后把程序修复得越来越完美,这根本就是胡扯。每个人都只想做有趣的事,他们会加feature,会把他做大,但是绝对不会有人去检查每一个阴暗的角落,确定程序运行的稳定顺畅。而我们的软件之所以安全性好稳定性高,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我们花很多钱雇人来做这件事。
我想这个故事和你问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你问你不喜欢的事情如何高效的完成,我的回答是你的兴趣根本不应该成为你做事的唯一动力,当你无法从兴趣找到动力的时候,试试从其他方面找动力吧。
因此,先想明白,为什么你要做这些枯燥重复的学习工作?对于高三的莘莘学子,他们是为了更好的高考分数,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前景。对于公司的员工,他们是为了完成工作,为了升职加薪,为了更多的收入。对于一些创业的年轻人,可能是为了信念和理想。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对做这些事情感兴趣的,但是他们有着足够多的「必须」或者「不得不」做这些事的理由。如果你找不到理由做这些事,或许你应该考虑压根不做。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做这件事的理由,下面才是你问题的核心部分,高效。
而实际上我认为,人做事的效率,并不由兴趣决定。兴趣可以决定一个人在某件事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并不能让这个人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高效地完成任务。高效应该是一个客观的方式方法,而非主观意念。
首先,要成为一个高效的人,就要先想明白,我有什么,我要什么。很多人做事之前都没想过这件事,一头扎进去都做,就像个没头苍蝇到处乱闯,最后事倍功半。走之前,抬起头看看,我站在哪里,我要往哪里去。比如说,我在复习数学,我的目标是144分,要保证前面全对,最后一题最后一问放弃。那你做卷子,就要去练习计算基本功,要练习自己做题稳定性,要练习检查技巧。你把一张卷子前面刷刷做完了然后最后一问吭哧俩小时硬啃,就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不如去练习怎么把前面的题做对,那才是你的目的。
其次,在有什么和要什么之间,找一条最合适自己的路径。还用数学举例子,假设我发现我不要最后一题,已经不去做最后一题了,但是前面的满分怎么练习?有的人就卷子刷刷做一遍,做完立刻开始对答案,发现我靠这里错了,然后心想「这我会,下次肯定做对」,然后再拿一章卷子再做一套。这样下来,看似刻苦,刷了好多套卷子,但是并没有充分练习到自己把题做对的能力。如果他在一张卷子上下的功夫更多,做完了之后当作真正考试去检查,做的时候更慢更细心用两种方法验算,最后对了答案再思考总结。那虽然人家做两套卷子他可能只能做一套,但是他这一套比人家两套的效率要高的多。这就是路子选对了。
第三,专注度。当你确定了方向和路线之后,剩下的就是走了。有的人开始之前是瞻前顾后,进行的时候是心不在焉,东戳戳西捅捅,不把精力放在要做的事情上。混着混着俩小时过去了,还觉得自己真的在做事了。当确定了要干什么之后,要真的去做,用心去做,同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办法长时间做这一件事,那就做一会儿歇一会儿。高效的人们都是work hard play hard的,干活的时候好好干,玩的时候疯狂玩。
最后,反馈啊反馈。有的人走路,在起点的时候定位好终点,设计好路线,然后就开始低头狂走,再也不肯抬头看一次。走着走着掉坑里了还在那儿走,这怎么可能会高效呢?没有人在故事开始之前就猜到所有过程和结局的,一边走,要一边修改自己的策略。比如我用某个方法学习了化学两个月,成绩不升反降,那我就要思考我这个方法是不是错了,而不是固执地相信自己开始的设计,更不要被自己所谓的努力蒙骗。你也不想成为那个在坑里还听着GPS说,前方50米左转的人,对吧?
说实话,效率真的是一种习惯。有的人从小就喜欢高效地做事,做任何事都不会拖拖拉拉。他们有着自己熟悉的一套对事情判断和决策的标准,尽管他们可能不是周围人中最优秀的,因为工总是工效乘以工时,但是他们至少把自己每一分钟的时间都利用的很彻底。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