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提子中学的同学们走出教室,用脚步丈量历史,用科技对话未来!600余名师生历时3天,深入古镇、湿地、科技企业,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快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回顾那些精彩瞬间吧~
提子中学高一年级600余名师生整齐列队,在校园广场举行了一场简短而热烈的研学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校长李明在致辞中深情寄语:“研学不是简单的旅行,而是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桥梁。希望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心灵感悟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从'知'到'行'的跨越。”他的话语点燃了在场每一位师生的热情,也道出了这次研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为了确保活动的教育性和安全性,学校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研学路线经过专家团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三大主题。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业导师和安全员,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特别邀请了当地文化学者和科技专家担任顾问,为研学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研学首日,师生们来到了被誉为"江南文化活化石"的杨梅古镇。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镇保存完好,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与美学。历史教研组组长张华老师带领学生们穿梭在青石板铺就的巷弄间,详细讲解着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手持精心设计的任务卡,开展实地调研。高二(5)班的"建筑研究小组"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运用激光测距仪和3D建模软件,对清代戏台进行数字化复原。
午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在古镇茶馆举行。学生们与当地文化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高一(2)班的张明提出了"如何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的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
结营仪式上,12个研学小组通过情景剧、数据报告、微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研学成果。其中,《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之道》课题因提出"AR导览系统""非遗工坊研学营"等创新建议,获评最佳实践奖。
校长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这次研学活动:"你们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这正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同学们把研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动力。
返程的大巴上,许多同学仍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感悟。高二(1)班李雯写道:"三天里,我既在古巷触摸历史温度,也在实验室看见未来光芒。这比任何试卷上的100分都珍贵。
排版:135编辑器 素材:135编辑器
文字:来源135AI写作仅作占位,请自行替换
图片:来源135摄影图(ID:55880)
使用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