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为借口,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消费者,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
利用“换脸”“拟声”等技术合成消费者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其亲友转账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立即转移资金。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
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对于涉及钱财的交易,一定要谨慎核实对方身份。
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或上传。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免费WiFi进行涉及个人隐私的操作。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及时获取反诈信息和预警提示。
积极参加反诈宣传活动,学习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自身的反诈意识和能力。
一旦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提供骗子的账号、联系电话、转账凭证等详细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注意保存好与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通话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持。
咨询专业机构:如遇到涉及金融、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可及时咨询相关专业机构,获取专业的建议和帮助,避免进一步损失。
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公安部等官方发布的反诈信息和预警提示,及时了解新型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自身的反诈能力。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59882) ,
使用请自行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请自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