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客服
立即升级

惊蛰传统二十四节气古风绿色模板

早春三月 惊蛰吉日 

万物复苏 万事可期

JING ZHE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时节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到来。此时,春雷初响,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雷响
万物长

“惊蛰”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力量。古人认为,春雷初响,惊醒了冬眠的昆虫,因此得名“惊蛰”。其实,昆虫们并非被雷声惊醒,而是随着天气变暖,逐渐结束冬眠,开始活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用“惊蛰”来描绘春天的活力与希望。

惊蛰时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常年惊蛰节气期间,春雷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还未迎初雷。


一侯: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之日,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去,才始作春归。

二候:仓庚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黄鹂也。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三候:鹰化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人浪漫,春来时候,老鹰渐无踪影,布谷却多见,以为鹰化而为鸠,即布谷鸟。


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习俗:吃梨

惊蛰时节,气候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吃梨可以润肺止咳,清热去火。因此,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着远离疾病,健康平安。

惊蛰时节


习俗:打小人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惊蛰这天“打小人”。用艾草或香草扎成人形,然后用鞋底拍打,寓意着驱除晦气,祈求平安顺利。虽然这种习俗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俗:祭白虎

惊蛰又称“百虫出”,人们认为白虎是百兽之王,会带来灾祸。因此,一些地方会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用猪血或生肉喂白虎,寓意着避免口舌之争,平安顺利。

惊蛰节气



END



惊蛰时节
微 信 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版权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贴纸:比格设计ID:63455

图片:135摄影图(ID:73883)使用时请自行替换

文字:135AI写作,仅用作占位,使用时请替换

价格: 会员免费
模板编号: 156214
投诉

手机扫码预览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