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节
快
乐
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年味里,有童年的记忆,有团圆的幸福,有对未来的期许,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 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 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59960)使用时请自行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文字|135AI写作,仅用作占位,使用时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