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野步》
(唐)齐己
城里无闲处,却寻城外行。
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
傍涧蕨薇老,隔村冈陇横
何穷此心兴,时复鹧鸪声。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4] 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3] 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
元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在《逸周书》中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述。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雨生百谷,润物无声。至此,春渐远,夏将至,万物一片生机。
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
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文字|135AI写作生成(使用请替换)
图片|135摄影图(ID:49956)(使用请替换)
头图|本人原创绘制(除艺术字体外)
头图艺术字体|135编辑器样式(不可更改)
排版|135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