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北方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和水产品供给基地,在渔业生产中占据绝对优势,但我市的渔业发展急需在生产方式和产业调整等方面做出改变。打造现代渔业新模式,建设新“蓝色粮仓”。
海洋渔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市主导推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海产品实现有效供给,海水育苗、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产业统筹推进,同时协调渔业物资制造、冷链流通、休闲渔业、贸易与资源养护等与其有紧密经济关联的产业协同发展。基本构建起“五大渔业产业体系”。
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过程中,既有新旧生产方式转换的问题,也有产业调整管理缺位的问题,距离现代渔业要求的信息化、智能化、高生产率、低管理成本仍有较大差距。
21世纪以来在黄海和东海出现海水富营养化势态,绿潮、赤潮和金潮产生频率增加;渤海海域环境闭塞,海水流通不畅,工业、生活污染物沉淀于渤海海底,污染难以清除。
除个别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外,规模小、技术层次低的个体养殖户是海参养殖的主体。个体养殖形态是“散、小、乱”,养殖生产区域分散,不成规模,养殖方式传统低效,养殖技术及工具落后。
“可视、可测、可控”一直是渔业生产监测目标,这将大大提高渔业生产效率。海参养殖需要了解温度、盐度、pH值和溶解氧等相关数据信息,尤其是大面积底播养殖,数据信息更为重要。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下,我市渔业正面临环境、资源、市场、机制和观念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制约。目前,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渔业新模式成为我市建设“蓝色粮仓”的必然选择。
以海洋渔业资源与可持续产出为核心,大力发展碳汇渔业。利用海水贝藻类养殖具有的高效“固碳”作用和海洋环境中食物链传递规律,建立上层藻类,中层贝类、下层海参等海珍品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各层生物的代谢物相互利用。
在近海、滩涂养殖基础上,探索陆基、远海养殖新途径。陆基养殖重点推进以工厂化养殖为主的设施渔业发展,推广包括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内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开展品牌工程建设,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申报驰名商标;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体系,对海产品开展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申报工作。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23449),使用请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文字: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