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淥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麋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
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冬至日角才脱落。
仲夏三伏蝉,蝉鸣半夏,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
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炎热的仲夏,
阴阳调和,万物皆宁,
喜阴的生物欣欣向荣,
阳性的生物开始消退。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排版|135编辑器
文案|来源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
图片|135摄影图(ID:53509),使用请替换
头部贴纸|笔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