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客服
立即升级

二十四节气冬至历史科普宣传古风黄色模板

传统节气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4.png
历史渊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winter solstice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4.png

民俗活动

winter solstice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4.png
传统饮食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01
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winter solstice
北京馄饨
02
饺子团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辞官回乡,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这种扁食不同于饺子。

03
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END
扫码关注我们
晨起暮归的寒意描浓又淡远
不经意间 就到了冬至


排版 | 135编辑器

图片 | 135摄影图(ID:59536)使用时请自行替换

文字 | 135AI写作,仅用作占位,使用时请替换

贴纸 | 来源135编辑器 笔格设计


价格: 会员免费
模板编号: 107844
投诉

手机扫码预览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