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2019年国庆70周年的四次。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好标杆,传递正能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先进的模范引领作用。